现在的局面让我想到1929-1933年的大危机和二战
最近很多人问我,特朗普重新赢得大选,再度执政,对中国的关系会不会好一点?我说,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很多人不理解,进一步问我如何看待美国的左翼和右翼。我说,在全球化解体大危机的打击之下,左翼派别本身也会发生异化。
谈及当前这场全球性的深刻危机,可以回顾1929-1933年间西方遭遇生产过剩危机,最终催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之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是被成王者改写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许多观念与理论,包括我们教科书中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源于二战后由美苏两大霸权主导的国际格局对抗性斗争的需求。
回溯至二战前,为了应对1929-1933年的大危机,美国是罗斯福新政,摒弃了传统市场调控手段,转而采取国家直接干预的方式,将美国过剩的生产力导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债投资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罗斯福后来将这一系列措施总结为“新国家主义”,即利用国家力量调整遭遇严重过剩的生产方式。
尽管美国在冷战意识形态上常被视为自由主义的典范,但在二战前,如果不是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引领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转向内陆基本建设,结果或将另一番景象。按照传统市场理论,那将是市场自我出清的过程。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深入研究相关资料。
再观欧洲,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推行的是“国家社会主义”,其盟友如日本亦是高度集权的国家主义体制,实行天皇制,皇权与军权紧密结合,天皇在公开场合常着军装,以最高统帅身份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