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数字经济时代中国银行业转型的趋势
2024/7/19 9:49:00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银行业的转型趋势备受关注。目前全球化非常分化,在这样一个非常分化的时代,数字经济是一个难得的各国都在着力发展的共识,其中既有短期的疫情推动,也有中长期对发展趋势的把握。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
  从全球经济的相对增长速度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在调整中的一个难得的亮点。全球在2019年数字经济平均名义增速是5.4%,高于同期全球GDP名义增速3.1个百分点;中国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3.5倍。从不同的发展水平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数字经济同比增长7.9%,超过发达国家3.4个百分点。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业互联网作为生产要素的驱动因素,通过拉动ICT(信息化)和TFP(全要素生产率)以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根据相关的测算,2019-2024年产业互联网相关投入应用所带来的GDP增量将达到整体GDP增量的13%。
  从发展环境来看,生活场景的线上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也引发了数据财产权益归属的一些争议。生活场景的线上化表现在几个方面,流量呈现指数级的增长。与此同时,商品网上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在疫情期间,网上的零售支持了经济的运行,特别是城市的运转。移动支付、短视频、直播、网购等多重模式的叠加,迸发出直播带货的业务模式。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ToB端和ToC端都有一些明显的进展,带动了金融市场不同客群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在ToC端,生活场景的线上化为促进了个人金融服务全面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
 
 
 
[财政金融]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关键在于公司治理
2024/7/19 9:47:0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总结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取得的诸多成效,明确持续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方向和途径,对于当前深化金融改革、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公司治理问题是形成金融企业风险的重要根源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阶段,与此同时,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陆续暴露,追溯其风险形成机理,公司治理的缺陷和不足是重要原因。更具体地说,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与其说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导致的,还不如说主要是因为公司治理导致的,经济转型只不过促使其风险暴露而已。
  一般来说,公司治理机制由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组成,其中内部机制涵盖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投资者关系管理、薪酬与激励机制、董事会安排等,外部机制包括政府监管、市场竞争、兼并收购、媒体压力等。在上述案例中,有的风险机构通过影子壳公司交叉持股的方式,实际控制银行,并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长期占用银行资金,把银行作为“提款机”,是典型的由于股权及控制权缺陷产生的大股东隧道行为;有的风险银行则是由于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没有正常运行履职,造成董事长内部人控制问题,归结下来是“三会一层”的功能虚设、缺乏制衡;有的风险银行同样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于其股权高度分散,股东监督缺位。另外,在对待一些风险累积明显的金融控股集团时,分业监管致使监管方未能及时识别违规关联交易等动态,同样也致使部分机构进行监管套利。
……
 
 
 
[财政金融]全球数字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启示
2024/7/19 9:42:00
 
  数字债券的定义与特性
  代币化债券(Tokenized Bond)也称为数字债券(Digital Bond),是一种债务工具。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将数字债券定义为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进行发行、交易和管理的债券。与传统债券不同,数字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不依赖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而是通过DLT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区块链技术是DLT的一个子集,由一系列安全连接的区块组成,每个区块都包含交易记录。
  数字债券可以在公共区块链或私人区块链上发行。公共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对所有人开放;私人区块链则由单一实体控制,通常需要授权才能访问。基于区块链技术,数字债券的关键信息如发行金额、到期日、息票等,可以嵌入基于代码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债券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与传统债券对比,数字债券具有潜在的变革性,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高透明度。数字债券使用区块链数据库,基于加密技术提供安全且公开透明的账户变动信息。第二,高市场效率。区块链可编程,能够支持债券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发行和交易的速度并缩短结算时间。第三,去中介化。数字债券通过创建独特的数字资产,有潜力改变传统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行方式,省去交易的中间商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第四,高市场可及性。数字债券可以划分为比传统债券更小的交易单位,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交易,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第五,高安全性。分布式账本的去中心化、可追溯、私有化和加密特性减少了被网络攻击和金融欺诈的风险。
……
 
 
 
[财政金融]金融改革开放要打破闭环思维
2024/5/27 10:19:00
 
  摘要:闭环机制是折中的制度产物——既想保留外汇管制,又想推动跨境配置,特定环境下是难得的突破,但在中国企业进行供应链全球布局、金融机构进行全球配置的新需求下,应考虑把这个闭环逐步打开
  金融开放新课题:全球资产配置
  许多进行海外布局的企业家有一种看法:过去40年,在中国的企业要做国际化配置,做跨市场供应链的布局,是可选项。中国当时本来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跟着中国的市场发展大势一起跑就能发展得不错。
  现在,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剧烈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剧变带来的冲击,中国的企业进行跨市场供应链和产业配置是个必选项,是应对新的国际环境挑战的生存的需要。
  这些来自企业的体会,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从微观层面印证了当前整个国际宏观格局出现的显著变化。
  过去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以全球化、一体化和相互融合为基调。现在则可以说是碎片化、脱钩、区域化等为基调。当前就处于这样一个局部脱钩的过程中,这个时期,中国的企业推动相应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新布局,既有中国的企业主动的布局,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产业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有部分欧美和日韩等实施所谓“中国+1”策略,推动其贸易结构从离岸贸易变成友岸和近岸贸易。可以看到,这几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的下降和对东南亚出口的上升,背后逻辑就是全球区域经贸格局在这一新的大趋势推动下的调整和相应的产业结构出现的调整。
  同时,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新形势还包括即将到来的深度老龄化。
……
 
 
 
[财政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国际经验与未来展望
2024/4/18 11:25:00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概述
  2009年,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正式实施,经历十几年的发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各项功能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贸易结算功能: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在贸易结算功能的发展上,人民币经历了迅速上升—回调—再上升的过程,整体上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早期,随着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风险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周边国家迅速推进;但随着2015年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预期出现加上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下滑,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功能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倒退。如今,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不断推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功能又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期。
  国际储备功能:发展稳定,但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的发展相对而言较为稳健,自2016年10月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后,人民币的占比便在不断提升。到2022年末,人民币在SDR定值审查中权重为12.28%,保持在第三的位置;同时在全球外汇储备市场中的占比约为2.69%,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
  虽然短时间内,人民币的国际储备功能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但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与当前中国的经济地位依然极不相称。
……
 
 
 
[财政金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SWIFT的协同发展
2024/4/18 11:25:00
 
  一、SWIFT和CIPS的主要不同之处
  (一)成立背景与定位
  1.SWIFT
  20世纪70年代之前,商业银行之间主要通过电传方式传递支付信息,总体上呈现出速度慢、成本高、安全性差、格式不一致、需人工操作等特点。随着当时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更加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信息传递方式。1973年,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共同成立了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The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旨在“打造全球共享的金融报文传送服务、创造一种国际金融报文传送通用语言”。
  SWIFT定位于全球共享的金融报文传送系统,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全球性和报文传输。首先,据其官网信息,SWIFT协会为强调自身中立色彩的全球合作性组织,强调自身并不专门服务于某个国家或某种货币的交易,而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金融机构共享的金融基础设施。目前,其事实上也在国际清算体系中占有关键地位。其次,SWIFT在国际清算体系中起着信息传递作用,最终的资金清算是由其连接的各国家和地区支付清算系统在收到支付指令后完成。SWIFT要解决的是国际支付清算的信息流,本身并不为客户持有基金或管理账户,也不能够完成资金的实际清算。
……
 
 
 
[战略规划]客观评估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2024/4/18 11:23:00
 
  近年来,我们积极和养老金融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深化对人口老龄化领域的相关认识。今天,我尝试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主要有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人口老龄化。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深,它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人均预期寿命会逐渐提升,这是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当然,在全球范围内,年龄结构也存在着分化现象,比如有的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有的地区人口结构年轻化。而这样的人口结构的分布特征客观上为全球的产业格局重塑提供了重要契机,比如供应链、产业链和生产链,都要根据全球新的人口结构来做好布局和优化。
  事实上,在中美出现贸易摩擦之前,根据全球人口结构变化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布局已经在开始。比如:广东省政府率先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即把珠三角的某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至于海外市场,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中美摩擦”只是加速了这个产业布局的过程。
  在过去的经济环境下,要不要做国际化布局,可能还是一个备选项;而现在,做国际化布局是一个必选项,在这样一个分化甚至部分割裂的市场上,只有横跨不同的市场,享受不同市场之间的红利,其中当然就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差异,才能培育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比如:中国的技术迭代快,有很显著的工程师红利;东南亚人口增长比较快,又会产生新趋势下的人口相对年轻的人口红利。
……
 
 
 
[战略规划]从绿色金融视角看碳排放双控
2024/4/18 11:22:00
 
  要点:
  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对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转型,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碳排放双控政策的提出,延续了能源双控政策以来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完成“双碳”目标的进一步的路径指引。
  与此同时,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更加突出了管控的重点——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控制。区别于过去整体能源的控制,由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使用过程,转向后将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上避免了过去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误伤”,能提高能源管控的精度。此外,政策转向考虑到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非能源性的排放,扩大了绿色的广度。因此,从经济发展整体来看,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对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转型,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也将对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作出更大贡献。
  碳排放双控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和结构性变化
  从国际范围来看,绿色金融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中国绿色产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绿色经济内生性不断增强,对政策补贴依赖逐步减弱,中国绿色经济的质量明显提高。
……
 
 
 
凝聚共识、解决分歧是推动ESG投资发展的关键
2024/4/18 11:21:00
 
  2006 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报告中首次提出 ESG 投资理念,发展至今,ESG 理念已成为局部去全球化时代难得的全球共识,而 ESG 投资也成为全球资本最关注的投资策略之一。
  《2022 年普华永道资产和财富演变进程》报告估计,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ESG 相关的管理规模在 2026 年将增长至 33.9 万亿美元,ESG 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的整体增速,ESG 资产有望在五年内占全球资产管理总量的 21.5%。
  ESG 投资正日渐走上世界资本舞台中心,相关问题和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 ESG 认定标准不一,这直接影响 ESG 投资实践效果。据 IIA 报告统计,全球 ESG 指数目前已超过 5 万条,2022 年全球 ESG 指数数量同比增长高达55.1%。尽管全球主要监管部门对 ESG 投资与 ESG 基金的界定标准日益严格,但似乎与 ESG 理念有些“南辕北辙”:在欧美国家,越来越多的基金因日益严格的ESG 监管政策而失去“ESG”标签,“漂绿”“洗绿”等现象也层出不穷 ;在国内,ESG 投资同样面临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和评级标准、ESG 信息收集难、核实难度大、披露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是 ESG 投资策略是否有效、ESG 资管产品是否能产生溢价也存在意见分歧,在这种情况下,ESG 投资能否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被打上问号。
……
 
 
 
[区域经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正在由“香港单中心”向“多核心”演化
2022/6/2 10:38:00
 

  借鉴国际经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特征明显:例如多种体制并存,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核心”,这就为国际化业务创新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考虑到当前国际背景,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和竞争,与东京湾区发展历史背景相似。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在不同阶段波及的行业不同: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纺织品行业,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是钢铁和汽车行业,80年代末期是半导体、电信等高科技行业。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东京湾区产业不断演变,金融体系也相应作出调整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以在当前国际背景下,金融体系怎样支持新国际格局下不同国家经济体互动,我们可以从日本借鉴一些经验——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对外产业合作,以及如何为金融提供稳定环境、促进金融升级等。
  旧金山湾区金融科技产业非常活跃,其金融科技转型由传统银行业和金融监管机构推动,这一点也能为大湾区金融科技业发展和新兴业态一体化和跨境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在城镇化稳步推进过程中∶城市群正成为观察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从人口集聚程度、产业分布、经济密度和创新动力等角度来看,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建立起顶端优势;另一方面,三大城市群之外的若干城市群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包括以武汉为龙头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的增长潜力日益凸显,成渝城市群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等,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将围绕城市群而展开。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0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