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碳市场连接香港大有可为
2025/7/10 9:50:00
 
  近日,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专委会(简称碳专委)“国际碳交易”闭门座谈会在香港举行。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收政策组专家组专家巴曙松教授应邀参会并作主题发言。
  从全球范围来看,ESG在企业层面的推进,上市公司往往发挥着导向作用,上市公司ESG披露的怎么样,会带动其他的企业跟进。从2025年1月1日开始,不少交易所开始采用新的更高的标准,包括内地和香港,香港目前准备采用的是一个新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对企业来说,这也是在亚洲比较领先和要求比较高的标准。
  实际上,在2024年时香港就想推动新标准的落地实施,后来在咨询公众意见的时候,一些上市公司感觉到有难度,经过反复的沟通之后,从2025年开始,目前采取的措施是率先从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然后慢慢的推广到一些中型小型企业,这样逐步扩大到更大范围的上市公司,然后从两三千家上市公司带动更多的企业响应和跟进。
  这个标准修订的过程引入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碳排放的评估,碳交易的需求等,特别需要像刘振民特使、周晋峰院士这样的专家进行科学的指导,来帮助上市公司建立和提升这样的能力,交易所推出这样的新举措才可以产生预期的积极效果。而这些上市公司的业务需求其实还是很大。以前,他们中的不少通常是委托外部的咨询公司来做这项工作,现在可能就需要更加复杂专业的技术和能力,需要专业的机构给上市公司赋能,特别是需要企业内部采集上下游产业关联信息和评估能力等的提升。
  目前无论是全球还是亚洲,以及香港,可以说正处于一个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披露,全面转向强制披露的一个转折点上。在亚洲,香港是率先启动。以前如果企业没按照规定披露,需要解释原因,不披露就解释,但从2025年开始面向主要的上市公司转向强制披露转变。又比如卢森堡交易所,强调自己挂牌的所有的金融产品必须都是绿色的;伦敦交易所、纽交所等在信息披露方面也都开始全面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披露。在这个节点上,可能不仅仅只是说现在和未来在香港上市的这些公司,可能也包括全球的很多上市公司,他们也要掌握评估、披露相关ESG信息的这些要求和能力,这是我个人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也迫切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优秀的专家的支持,共同形成一个这样的生态,推动整个市场一起进步。
  另一方面,从个人的经历看,先后参与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的重要项目,实际上这种互联互通的方式在新加坡与中国台湾之间、新加坡与伦敦之间等等也做过,但没有如预期的成功,后来因没有交易量就停了。那么为什么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会这么成功?一方面中国内地市场庞大,目前还有外汇管制。另外同样一支股票在两边交易,有制度的差异、价格的差异、市场的差异,而差异就带来了市场的需求和机会。而目前看来,市场上的碳的价格,在中国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上,也有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机会。我个人认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有能力也有机会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可行且风险可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香港在这个领域的重要机会。
  据了解,内部开始讨论沪港通深港通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认为难度很大,认为不可能,结果香港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许多杰出的金融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就做成了。香港为什么能独特的把沪港通做成,我个人认为主要就是“一国两制”的优势,因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内地的部分按照内地的市场规则做,而海外的这一部分就按照海外的投资者的惯例做,主场原则。比如,你在伦敦买上交所的股票,跟买港交所和伦交所的股票是一样的,它们是一样的交易制度、托管制度、登记制度。两个有着如此大差异的制度在香港实现了一个对接,这就是香港这个“超级转换插座”的作用,就是三线插座、两线插座、方的插座、圆的插座放在这里都可以取电。所以,我相信,在碳市场的连接方面,香港同样大有可为。当然,今天的会议是一个闭门会议,我也仅仅谈点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谢谢。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