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2007-7-14 17:14:00
 

    电力改革不该采取放权让利思路

    首先不应该以现在短时间缺电与否,作为电力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是不对的。因为缺电的原因比较复杂。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有完整的长期规划,也难免有“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改革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改革是否符合我们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

    80年代多家办电之后,除电力部下属企业外,已经有了华能公司,以及很多地方自己投资的电力公司。而国家电力部既是企业,又是监管部门,在电价问题上很难对其他发电企业一碗水端平,需要一个中立的政府机构来进行监督。如果这样来考虑问题,当时就应当实行政企分开,将电力部改组成国电公司;成立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在售电价格上制定一个统一规则。由于厂网完全分开存在技术上的难度,可以继续让国电公司负责电网统一调度,但是要接受电监会的监督和事后经济利益裁决。

    但当时许多“专家”的思想,还停留在“行政性分权”的80年代。他们将“放权让利”的做法,套用到电力体制改革问题上,采取了省电力公司模式的分割重组方案。结果是,改革不仅没有能够解决垄断问题(在各个省公司管辖的区域内,电力垄断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破坏了原有大区网(东北电网、华东电网等)的统一调度。去年缺电高峰时,由于省级电力公司各行其是,华东电网出现过多次很危险的局面。

    我认为上届政府拆大区电网那步棋走错了。如果当时不这么做,不搞省为实体,先行政企分开,成立国家电监会,在赋予国电公司保证电网安全责任的前提下,责成国电公司建立一套公平的接口规则,即内部企业和外部企业享有同等上网机会,且同等服务执行同样价格,由国家电监会监督实施,则现在的事情要好办得多。

    搞过电力的人都明白,任何一个电源点的增加都会导致整个网的系统变化。因此,电网和发电厂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省为实体以后,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本区域内的平衡,和大区网的规划思路不可能一致。这样搞下去,原来已经形成强联系的大区网就会被肢解。你可以到上海浙江边界去看一下,嘉兴一带,两边都在搞大电站,紧紧挨在一起。这边规划320万,那边规划280万。从环境容量角度讲,也是不允许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可能有,但在省为实体的条件下无法实现。

    那现在的电力改革是否应该恢复原来状态?不行,改革是路径依赖的。但电监会的工作,应该朝着前面所说的方向靠。在省为实体的情况下,首先要恢复大区网的统一调度。名义上的厂网分开以后,还是要解决一个同等资格、同等价格问题。不能说需要调峰电站,电网就自己上,可以公开招标嘛。电本来是最有规律的,核电带基荷,水电带峰荷,火电要有备用容量等等,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上网电价规则,并不是一件困难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有了这个规则后,就要坚决执行。遇到省电网的抵制时,电监会要坚决地予以惩处,把改革推向前进。如果继续屈从省为实体的既得利益,则必然导致电网的畸形发展,于国于民都不利。

    没必要急于搞厂网分开来打破垄断

    我认为国电公司作为一个垄断企业没有必要分解,也没有必要在目前情况下立刻搞厂网分开。因为中国的电网建设还很不完善,发展的空间和责任很大。你要不断增加新的电源点,每一个电源点都要增加新的负荷,老的电网容量很快饱和,必须不断建新网。整个过程是联动的,不是说存在一个容量无限大的电网,任何人都可以随便上发电厂,发出电来可以随便上网。在目前这样的发展阶段,统一规划要比价格竞争更为重要。只有用户容量相对饱和,电网容量和发电能力都有富余的情况下,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现在厂网分开以后,又搞出一个调峰电站,实际上还是没有分开。不过电网这样做,也有它的苦衷,不能简单批评它搞“自留地”。电网要对整个网的安全运行负责,在发电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又不让拉闸(各个省电力公司之间很难通过谈判,制定出一个拉闸顺序),搞“自留地”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从反面说明,本来就没有必要急于搞厂网分开。打破垄断,首先要搞清楚垄断环节在哪里,应当监督什么东西?其实电网的垄断环节也出在接口规则歧视上。因此,监督的重点应当是接口规则。所谓接口规则,就是国电公司和国电公司以外的其他发电公司,例如集资办电企业,华能公司等,上网机会和价格是否平等。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打破垄断,就是改革。所谓电力垄断,就是电网利用统一调度的权力,对不同的发电厂给予不同的上网资格和上网价格,给自己的发电厂更多的优惠。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处理电力网的自然垄断问题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走极端

    电力改革本质上是要处理电力网自然垄断性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走极端;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不要以为政府是万能的,也不能指望市场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政府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督必不可少,否则放开了市场准入也没有平等竞争。政府的另一个作用,是用规划来引导企业,将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社会利益尽可能结合起来。最后,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必须考虑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的问题有类似的地方,不能一说打破垄断就采取分拆、分割的办法。否则,不过是把大垄断变成了小垄断。

    这样的自然垄断因素无法打破,这是由具体事物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例如在一个容量有限的电网上,第一,他(已上网的电)跑的时候别人不能跑;第二,别人(未上网的电)跑的时候他也不能跑。铁路和电信网也存在同样的自然垄断因素。现在有人说移动通信不是自然垄断行业,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自然垄断因素在哪里。移动通信的自然垄断因素不是网络,是接口地址。对接口地址不加以监管,同样会发生企业利用自然垄断因素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事情。例如我们打手机,为什么联通和中国移动之间的通话经常要打好几次才能接通?就是因为各自利用接口地址上的自然垄断因素,给对方制造障碍,结果是用户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情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政府的监管能力弱。很多人不理解自然垄断的特性,以为只要分割切块,问题就解决了。

    电力依然存在“普遍服务”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要保证落后的农村地区用上电,而且按城市同样的电价付费,政府就摆脱不了长期出钱补贴的责任。不要以为打破了垄断,电力企业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做赔本买卖。

    电监会在大区网规划上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的改革思路,当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但没有被决策当局接受。除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问题外,过分强调改革上的利益驱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把国家电网公司和电监会分开是必要的,但是电监会里必须得有几种专家,否则没有能力监管。世界银行关于电力监管体制的报告中提过,电监会要做到公平公正应当由三部分人组成:第一是电力专家,第二是财务专家,第三是用户代表,包括大用户和基层的终端用户,就是老百姓代表。因为电力部门需要承担普遍服务的责任。有责任将电网铺到农村、偏远地区,有责任让下岗职工交得起电费。你的电价变动,电力网的铺设,都需要考虑全体老百姓的需要,而不是少数大用户的需要。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保证电网建设和电源建设同步,电监会有责任来整合电源建设信息,为各大区电网公司的规划提供正确的信息。仅靠大区电网公司的力量,无法和政府背景的省电力公司进行平等的对话。即使对话,它也可以不告诉你。各省都有自己的一点小九九,搞了电厂用不出去,可以再搞点高耗能产业嘛,只要赚钱就行。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不仅重复建设浪费大,而且也不见得都能赚钱。因此,电监会在大区网的规划问题上,恐怕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要以为国网公司自己有这个本事。

    分割成省为实体,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破坏了大区网的统一调度。大区网是目前中国真正存在的、有可能实行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全国性的电力市场目前并不存在。由于电网容量有限,彼此之间还没有建立强联系,内蒙古的电无法到海南岛去参加“竞价上网”。福建的电厂也无法参加华北电网的竞争。全国联网是个技术经济问题。即使政治上有这样的需要,技术上是否可能、经济上是否合算,也需要进一步论证。这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全国联网实现以前,国家电力市场的提法,只是在制定统一上网规则的含义上有意义。

    电价不可能完全随着供求浮动

    即使具备了前面说的两个条件(用户容量相对饱和,电网容量和发电能力相对过剩),电价也不可能完全浮动。这是因为电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美国定价办法,也是和还本付息的长期边际成本挂钩,不允许发电商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提高电价。否则低收入阶层就难以承受。因此,即使实行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府还是要对电价进行监督和管制。所谓公平电价,本质上是发电商与公众利益之间的一种妥协。香港这个小地方,电网不是完全独立的,要靠购电来解决供需矛盾,成本压力很大,于是电监会成立了电价委员会,采取公开听证的方式,来解决电价调整问题。电力供应商和公众申述各自的理由,政府最后拍板。事情并不难解决。

 
 
  • 标签:电力 改革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