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政策取向
2010-7-12 15:09:00
 

(刊登于《中国城市化》2004年5月号)赵晓先生的这篇小文章,贴近生活,娓娓道来,颇有可读性。城市化、拒城市化、逆城市化、反城市化,乃至城乡双向对流,活脱脱地描绘出了城市化的“众生相”。

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在中国的大地上,却反规律地演化出种种“说怪不怪、说不怪也怪”的现象。“说怪不怪”,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在此,凡事都可以从中找到科学而合理的解释;“说不怪也怪”,是因为既有如此直白的道理在此,政策制定者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推出真正“管用”的应对之策?

从城市郊区农民希望尽得城乡两种体制收益的“拒城市化”,到进城打工农民承受不了“高成本生存”的“反城市化”,无不说明我们的城市化政策确有检讨和改进的必要。其实文中所有那些生动的叙述,并不是它的精华所在。画龙点睛之笔,我倒觉得是在结尾的段落。作者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点破了这“化”那“化”的根源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而聪明的执政者,则应从这一点出发,以“最大化地提高中国全社会的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的福利”为目的,科学制定推进城市化的有关政策。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什么时候执政者的政策都能进入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境界,中国的城市化肯定是大有希望了。

 

背景文章:

 

中国的城市化、拒城市化、逆城市化

赵晓

 

中国眼下正兴起一个城市化的狂潮。全国各地,所到之处,都在修路、修桥,修其他基础设施,建大城市,大干快上,城市扩容的速度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拒城市化”即农村人拒绝成为城市人,主要出现于近郊农民,他们有土有地,有家有业,城市的好处实际上已经享受到,同时还享受到许多城市市民享受不到的好处,如拥有土地收益,可以生第二胎,等等。

随着汽车和住房的迅猛发展,郊区的房子会越来越有市场。一则郊区便宜的住房会成为人们的首选,二则许多人会更愿意追求郊区有庭院、有自然环境的生活,这两大动力作用的结果便是中国逐渐出现新的“逆城市化”现象。

除此之外,中国还存在着一种与逆城市化有点相似但性质完全不同的由体制造成的“反城市化”现象。农民能在城市打工挣钱,由于身份的限制、社会保障的限制、收入的限制以及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未必能成为城市居民。这是一种“半途而废的城市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由于体制困扰造成农民进城成本上升因而只好回到农村的“反城市化”现象。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平教授还谈到过一种可能在未来中国出现的“城乡双向对流”模式。中国目前只存在农民到城市打工的单向流动,导致农村人才单向流失,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内在原因。当务之急,是通过政策的调整,在风景优美的农村地区开办城市居民养老社区,中国就会出现一轮以城市老人为主导的流向农村地区的“城市化”浪潮。这一浪潮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城市化”,还将提高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大大改变农村地区的面貌。

中国目前正处于变化最快的时代,许多变幻的现象共同存在,称得上是落后与先进并存,阻碍与希望共生。城市化也好,拒城市化也好,逆城市化也好,城乡双向对流也好,其本身都不是目的所在,最大化地提高中国全社会的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才是目的所在,这也应该是中国有关城市政策制定的方向所在。

[来源: IT经理世界》(经删节)]

 
 
  • 标签:城市化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