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中国城市化》2003年11月号)胡必亮先生的《城镇化道路适合中国发展》一文,阐述了一个中心的观点,即中国应推行“以区域一体化为中心的城镇化模式”。起初这让人有点费解,接下来的话就说明白了:“在我国目前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
但我进一步感到费解的是,“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难道不是“城市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吗?难道就因为有了这一点,城市化和城镇化这两个实则一回事的概念,就因此有了重大区别吗?
我非常赞成胡先生的基本观点。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确实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城市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个发展现象。它不但顺应了现代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的趋势,而且也符合现代人日益提升的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它不但顺应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而且也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它不但顺应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趋势,而且也符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需求。总之,无论理论和实践,无论历史和现实,大家对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的发展,都是高度认同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对如此定义“城镇化”的认同。桥归桥,路归路,两码子事不能就这样混为一谈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今天,国家真应该把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的发展摆上议事日程了。珠江三角洲虽有个香港问题,但也不大。我看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香港的有识之士早已把道理想明白了。加之其他城市都在一个广东省内,按中国现行的体制特点,应该是最好办事的。长江三角洲虽涉及三省市,但好在三省市高官都有足够的睿智和肚量,中央政府还没有发话,他们早就在那里行动起来了。愁的是京津唐,至今还没有什么响动,实质性的突破更不知猴年马月了。在新一轮国家五年规划即将启动之时,殷切期望三大都市连绵带的区域性规划也能顺势应时地呼之欲出。
话又说回来了,该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大可不必以“城镇化”说事。
背景文章:
城镇化道路适合中国发展
■胡必亮
一、两条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一条是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化道路,另一条则是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中心的城镇化道路。
前者是一条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城市化道路,它主要强调的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其中城市规模或者说城市的集中程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发现,凡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其城市数量也多,城市规模也就比较大一些。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工业化发展一直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就形成了一整套长期以来广为人们所接受的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以集中程度为中心内容的有关城市、城市化的理论与政策。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人们谈到城市化道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是发展大城市呢,还是发展小城镇”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仍未走出这种思维定式。
后者是一条更能反映现实经济社会空间发展变化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它是伴随着现代交通技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而引起人类社会逐步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而走上的城市化道路所产生的相应改变。它的含义在于: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单一城市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将相当部分从传统意义上讲不属于城市因素的资源也包括进来了;而且城与城之间通过高速公路走廊,有效地相互连接起来了;城市与附近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城乡相互通勤的现象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单一城市与周围的城市以及与它们相近的小镇及乡村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产生各种互动关系,最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区域发展体。在这个有机的区域整体中,既有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城市,也有起沟通城乡之间桥梁作用的小城市和镇,还有部分分布在城市周围、与城市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乡村地区(如蔬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休闲垂钓区、生态绿化区、乡村赛马场、乡村高尔夫球场等)。我将这种特殊的空间区域称为城乡一体化地区。
那么,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以促进整个城乡一体化地区发展为目的的城市化的内容,自然就与我们长期以来所谈论的、集中于单一城市及其规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城市化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使用“城镇化”概念更合适一些。我国更应该超越传统城市化道路而走出一条新型的、以城乡区域之间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为中心的城镇化道路。
二、中国未来将有6个都市连绵带
以区域一体化为中心的城镇化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最典型表现形式就是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的形式。因此,在我国目前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带。
根据国际公认的定义,大都市区是指由一个大城市或大都市及其周围的受这个大城市或大都市直接影响而从事相互间互相配合、利益共享的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城镇、郊区所组成的人口密集地区。都市连绵带通常是指至少由两个以上城市及其周围的镇和农村地区作为其腹地而组成的具有城镇特征的都市群落地区。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每个省的省会城市区(包括周围的小城镇和郊区)都已经形成了大都市区。不少非省会城市区目前也已经扩张成为大都市区了。
015016从都市连绵带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两个比较成熟的、经济实力较强的都市连绵带,即以港(香港)深(深圳)穗(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带和以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带。这两个都市连绵带共29个主要城市(包括香港),尽管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不到1.5%,人口只占全国的8%,但其创造的GDP却占到了全国总量的41%(其中香港占13%)。
根据我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教授的研究,除了以上两个已经成熟的都市连绵带外,我国在不久的未来将形成另外四个比较成熟的都市连绵带,即京(北京)津(天津)唐(唐山)都市带、辽中南地区(沈阳—大连)都市带、山东半岛(济南—青岛—烟台)都市带和福建沿海地区(福州—泉州—厦门)都市带。
来源:《南方周末》(经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