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宏观数据:稳增长压力有缓解 降成本为改革铺路
2017-2-16 16:58:00
 
    从1月份的外需数据来看,一季度稳增长的政策压力有所缓解,加之16万亿的存量PPP项目支撑,预计2017年稳增长压力小于2016年。这就给了中国内部改革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2016年是去产能之年,高技术在近两年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7年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降成本上。政策方面,需求侧改革已经提到关键位置,而作为铺路石的企业降成本是2017年政策重点,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给企业减税降费,可地方明降税实增费却是政策难点,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迟滞是主要原因。在给企业降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收入,提升企业纳税能力是解决地方财政困境的另一个突破口。目前,虚热实冷阻碍实体经济回暖,引导资金重回实体经济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提升实体产业高技术占比是有效手段。
  购进价格支撑 PMI 生产新订单均回落
  1月PMI为51.3%,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但创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月PMI虽然略有下降,但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保持平稳,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头有所减弱,同时出口也有好转,新出口订单较上月上升,这都显示2017年经济开局良好。但生产和新订单均下降,经济下行压力不能忽视。加之,1月通胀压力仍然较高,对货币政策有一定制约。
  外部需求有所回暖 进口仍靠政策支撑
  1月,出口总额为1827.6亿美元,同比增长7.9%,比上月大幅上涨14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创2016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整体回暖,显示外部需求有所改善。进口方面,1月进口总额为131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7%,比上月大幅上涨13.6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创2013年4月以来新高,国内需求增加促使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是进口增速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下放政府投资交通项目审批权的通知》,对4项政府投资交通项目审批事项予以下放。放权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同步推进交通领域政府核准投资项目改革。且有机构计算,目前PPP存量项目约有16万亿。多重因素叠加将继续推动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外贸向好态势有望延续到二季度,缓解稳增长压力,但下半年随着美国政经政策的明晰,能否持续有待观察,国内改革速度须加快,防止下半年外需掉头向下。
  外部环境迷雾重重 出口长期难以维系
  从主要出口国别来看,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9.8%,较上月大幅回升15.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5.8%,较上月回升8.4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5.8%,较上月回升10.6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9%,较上月小幅回升3.9个百分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展现出了较强劲的需求,但这一需求在下半年恐难维系。特别是目前不确定性最强的美国,其国内日益混乱的党争成为拖累经济增长弊端,且在中高端产业被迫回流的大趋势下,中美贸易迷雾重重。欧洲方面,解体危机一波接一波,抑制欧洲的同时,也给中国出口造成较大不确定性。此外2017年欧洲地区将有大选等政治事件,有可能会出现黑天鹅事件,一旦欧洲经济复苏不理想,那么我国出口同样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另外,我们对新兴市场的判断不变,短期是朋友,长期是对手,如何化解要看高层智慧。
  人民币兑美元止跌 浮动区间还应扩大
  从汇率的情况来看,年初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1月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幅度为0.38%,而人民币兑欧元贬值幅度达0.35%。未来,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各项政策以及美联储加息节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央行应继续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在合理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工业价格再创新高 后续推动力未减弱
  1月PPI同比增长6.9%,CPI同比上升2.5%,剪刀差进一步扩大。PPI同比创2011年10月以来最高值,受限产等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2017年去产能与基建投资需求将继续推进也支撑后续PPI走强。另外,一季度需求稳中有升支撑PPI处于高位,CPI在非食品的带动下也将保持较高水平,但需求回升能否消弭PPI快速上升对工业的不利影响仍是关注重点。
  非食品价格超预期 财政兜底扶贫民生
  1月CPI同比增长2.5%,超市场预期,非食品价格是拉动的主因。非食品价格持续攀升以及春节需求走强共同推升1月CPI同比创2013年12以来的最高值。考虑到节后食品价格的回落,2月CPI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在非食品的带动下CPI保持较高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在防通胀的同时,财政应兜底低收入人群,加大扶贫力度。
  2017是改革窗口期 降成本为改革铺路
  长期来看,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共同推进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短期来看,一季度稳增长的政策压力有所缓解,加之16万亿的存量PPP项目支撑,预计2017年稳增长压力小于2016年。这就给了中国内部改革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2017年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降成本上,为需求侧改革铺路。政策方面,降成本突出的一点就是给企业减税降费。
  从2009年起降税就是给企业让利的主要手段,但效果较差,地方明降税实增费是政策难点。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迟滞是主要原因。首先,政府和企业关于缴费都要有“明白账”,抓紧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出台“收费”管理条例。清单上没有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一分钱也不能收,收了就依法办理。这就需要维护省一级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加大处理问题的处罚力度,同时,房地产税等出台速度必须加快,以弥补地方政府亏空。其次,加紧出台房产税、遗产税等,在调整二次分配机制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让以营业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的地方税制结构,变为以房产税、个税、遗产税等直接税为主的地方税收结构。三是减少行政层级,减掉冗余人员,压缩行政支出。只有狠下决心改革地方财政体系,减税措施才能实实在在的给予企业实惠,特别是小微企业,2017年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战场,加速国内财税体制改革也是为解决就业问题铺路。
  在给企业降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收入,提升企业纳税能力是解决地方财政困境的另一个突破口。目前,虚热实冷阻碍实体经济回暖,引导资金重回实体经济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而加大实体产业附加值,提升实体产业高技术占比是有效手段。在中低端产品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加快高技术产品落地,提升国内品牌竞争力是核心。
 
 
  • 标签:物价 外贸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