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外贸]中国对外开放的五大新特征和五大新任务
2024/12/23 10:55:00
 
  01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什么叫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循环,如果进出口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占 GDP 的比重在 60% 以上是以外循环为主体,进出口贸易占 GDP 的比重在 40% 以内则是以内循环为主体。
  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我国来说是重要发展战略。我国从 1950 年到 2050 年这 100 年的时间里,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类型。
  第一个阶段,是 1950 年到 1980 年,我国经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循环。当时之所以封闭,不是我们不想开放。由于很多国家都对中国进行经济、社会、科技、贸易等全方位的封锁,想开放开放不了,每年进出口贸易占 GDP 不到 10%,所以那个时候是以相对封闭的内循环为主。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之前,是一个以外循环为主牵引内循环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经济运行特点是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循环为主,通过“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经过近 30 年的改革开放,2006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占 GDP 的比重达到 71%。
……
 
 
 
[体制改革]围绕城乡融合深化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
2024/12/23 10:39:00
 
  《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一要求将极大释放新一轮发展红利、改革红利,从而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奠定基础。
  大家知道,由于中国经济地理分布上独特的“胡焕庸线”现象,导致了这条线的右边人多地少,36% 的国土面积上生活着 94% 的人口。全国现有 2.3 亿户农户,户均经营规模 7.8 亩,经营耕地 10 亩以下的农户有 2.1 亿户,小农经济特征明显,小农户对粮食供应的占比高达 80%。而同为人多地少的日本虽然人均耕地只有 0.7 亩,但农户平均规模为 22.5 亩;美国地广人稀,约有 220 万个农场,每个农场平均面积约 2550 亩;加拿大拥有 24 万个家庭农场,每个农场平均规模超过 4000 亩,而且规模两万亩以上的农场也并不少见。这些国家由于耕地规模相对集中,更加容易推广农业科技,农业劳动生产率也更容易提升。而中国由于户均规模上不去,规模经济难以体现,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丰产不丰收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也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最大制约。
  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体制改革]我国未来开放的核心方向思路?
2024/9/18 14:08:00
 
  第一个内容就是当下我们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格局,在新格局下,我们怎样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跟世界合作,向世界开放。在这样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这十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第二个内容是当下中国对外开放的五大任务。
  首先要说的是我们新格局下的开放。所谓新格局就是指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整个中国从1950年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两个格局两种循环状态。
  第一个循环状态是1950年到1980年左右,这30多年时间,是一个比较绝对的内循环的阶段。
  第二个循环状态是1980年改革开放到2010年,这个三十年是一个比较绝对外循环的阶段,也就是以外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阶段。
  那么现在,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阶段。这个阶段跟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内循环也是有区别的。那时候是比较绝对的内循环,现在是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概念。
  这里边有一个定义要跟大家简单说一下,就是什么叫做内循环为主,什么叫外循环为主。理论上就是,进出口贸易占GDP的65%以上,那就是外循环为主体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例40%以下的,那就是内循环为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家在1950年到1980年,基本上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只有10%不到。
……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特征、新成就和新任务
2024/9/18 14:00:00
 
  第一个内容就是当下我们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格局,在新格局下,我们怎样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跟世界合作,向世界开放。在这样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这十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第二个内容是当下中国对外开放的五大任务。
  01 当下,中国进入开放新格局
  首先要说的是我们新格局下的开放。所谓新格局就是指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整个中国从1950年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两个格局、两种循环状态。
  第一个循环状态是1950年到1980年左右,这30多年时间,是一个比较绝对的内循环的阶段。
  第二个循环状态是1980年改革开放到2010年,这个三十年是一个比较绝对外循环的阶段,也就是以外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阶段。
  那么现在,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阶段。这个阶段跟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内循环也是有区别的。那时候是比较绝对的内循环,现在是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概念。
  这里边有一个定义要跟大家简单说一下,就是什么叫做内循环为主,什么叫外循环为主。
  理论上就是,进出口贸易占GDP的65%以上,那就是外循环为主体。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例40%以下的,那就是内循环为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家在1950年到1980年,基本上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只有10%不到。
……
 
 
 
[宏观形势]黄奇帆: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逻辑和战略路径
2024/8/21 16:32:00
 

  01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逻辑

  一、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增长跃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理论上,一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剩余逐步积累的过程。一般有四种路径:第一种路径是通过持续的要素投入,如通过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加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使生产超过消费,产生剩余和积累;第二种路径是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比如通过国际贸易或国际投资获取经济剩余,促进经济增长;第三种路径是通过对外武力征伐、殖民等,掠夺他国的经济剩余;第四种路径是通过科技进步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种路径在历史上推动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不平等等问题。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但近年来随着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比较优势不再显著。而且长期形成的靠房地产、基建等投资拉动、债务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日益难以为继。近年来,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4%左右,对地方财政贡献近60%,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速可能会受到一定拖累,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
 
 
 
[其它文章]中央决策层为什么现在要推新质生产力?
2024/5/27 10:29:00
 
  第一部分,为什么现在中央政府要推出新质生产力。第二部分,就专门讲下技术进步。第三部分讲分工、合作。第四部分讲企业的组织、产业的组织。第五部分讲生产关系问题。后边这四块是跟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技术进步、生产性服务、产业政策、以及生产关系。后边的这四部分,是我今天真正要讲的新质生产力所确定的内涵、以及路径。
  01第一部分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当下中国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也是我们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选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般有四种动力:
  1. 3个要素的投入:资源、劳动力、资金
  2. 开放红利:开放过程中,形成开放红利,推进经济发展:开放过程中,与别的国家取长补短、进行贸易、资金等各个方面交换,形成开放红利。
  3. 国家通过强权:军事强权、或金融、经济强权,对别的国家进行掠夺。
  4. 全要素生产力
  下面我从这四个方面来逐一分析下,中国现在处于什么状况。
  1. 从3个要素的投入来看:40年的发展以后,对这3个要素的投入我们国家都到了天花板,边际效应都开始不断下降。
  1.1 资源投入: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资源方面,中国消耗各种地球资源比重越来越大。
……
 
 
 
[体制改革]以先立后破推动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3/19 9:26:00
 
  尤其是房地产、地方债和资本市场这三个领域,从稳定经济增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角度看,更需要突出强调“先立后破”的改革思维。
  尽快“立”起三件事
  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分析,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破解当前的经济困境,关键在于先立后破:一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以改革的办法化解经济运行系统性风险。从长远看,有三件事需要尽快“立”起来:
  一是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稳定经济增长势头。当前,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换经济增长动能。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点有很多。比如汽车消费,我国汽车年销量虽然高居全球第一,但多年徘徊在2700万辆左右。2021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214辆,而全球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在400辆左右。未来十年我国人均GDP按当前价格计算有望突破2.2万美元,千人汽车保有量完全有潜力超过500辆,年销量完全有潜力超过4000万辆,新增1300万。按照当前我国乘用车每辆15万元左右的均价计算,新增内需约2万亿元。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加,可以倒逼大城市扩大道路、停车场、充电桩、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汽车等装备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优势。
……
 
 
 
我想就新质生产力谈一点我的理解
2024/3/19 9:25:00
 
  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大致有三个“新”构成: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我个人理解“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我们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EUV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
……
 
 
 
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开放的新特征、新任务
2024/2/23 9:49:00
 
  第一,贸易政策从过去几十年一直以出口导向为主,转变为既积极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不再是一味追求贸易顺差,而是推动贸易双向平衡、顺差逆差双向平衡。比如,中国召开的进博会,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专门搞进口的博览会,本身就是代表了加强进口的导向。同时中国的关税总水平现在降到了7%左右,到2025年可能会降到5%以下,达到世贸组织平均关税水平。
  第二,区域开放政策从过去几十年以沿海沿边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边沿海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同步开放。2000年以前,中国各类国家级开放措施都是从沿海开始的;而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十年,中国任何新的开放措施,都是东西南北中一体化开放,新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同步推广,保税区也从沿海推广到了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国分批次被批准。现在整个中国150多个保税区一半在内陆。本质上,开放是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一种办事的方式,和区位无关。
  第三,从过去几十年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在引进外资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外商对中国投资不降反增,近十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资1400亿美元左右,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更是上升到近1900亿美元。对外投资方面,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双向投资的特征已经很明晰地显现出来。
  第四,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
 
 
 
新质生产力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4/2/23 9:42:00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我个人理解“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EUV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3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