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一代“五大件”将带来全球产业机遇
2023/7/21 10:22:00
 
  当下,全球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智慧网联时代。新一代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而人工智能所赋能的新一代的 " 五大件 ",也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主战场。
  这些产品一旦成熟,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01智慧形成的关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在人类认知产生以前,从物质的最小单位夸克到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乃至生态系统,构成了客观的物理世界,而对于上述客观物理世界未经处理的原始记录,就是数据(data)。人类诞生以后,将客观世界的数据以编码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了信息(information)。
  数据强调的是客观记录,信息强调的是对客观记录的解释,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例如文字、语言、音乐等。而知识(knowledge)是人类基于认知模型,对信息进行结构化重组而形成的更高级别的系统性认知。正是在产生、利用和提炼数据的过程中,人类不断认知规律、探求真理,创造璀璨的科学文化成果,传承了丰富的经验技艺,进而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具体来看,人类对数据的利用经历了数据→信息→知识→判断→智慧的过程。
  信息作为认识世界的钥匙,不同的信息形态和内涵对应的现实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农业时代对应的是自然信息、工业时代对应的是市场信息、互联网时代对应的是流量信息。
……
 
 
 
[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的主战场
2023/6/25 10:08:00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方面释放出强劲动能。
  数字中国建设是一项横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安全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理解数字中国建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意义重大。
  数字时代的 " 五全信息 "
  数据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有其特定的本质和特性,人类通过处理数据形成智慧。通常来说,数据具有六大特性:数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数据是碎片化的、没有意义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 原始 ",其加工过程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数据可以产生数据;数据在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价值与产权;数据可以多次转让和买卖。由于这六大特性,人类得以在不断产生、利用和提炼数据的过程中,认知规律、探求真理,创造璀璨的科学文化成果,传承丰富的经验技艺,推动文明进步。
  信息是认识世界的钥匙,不同的信息形态和内涵对应的现实世界是不一样的。农业时代对应的是自然信息、工业时代对应的是市场信息、互联网时代对应的是流量信息。数字时代对应的则是 " 五全信息 ",即全空域泛在、全流程持续、全智能解析、全价值叠加和全数据解析,具有结构型、动态型、秩序型、信用型、生态型五个特征。
  可以说," 五全信息 " 是智慧形成的关键。原始的、碎片化的数据,通过提炼清洗才能成为 " 五全信息 ",才具备从信息到知识、知识到判断、判断到智慧的价值。
……
 
 
 
金融的本质
2023/3/21 10:33:00
 
  第一,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比如银行,老百姓可以存钱,企业发展可以贷款,银行在其中起着桥梁、中介和服务作用。比如保险,实际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用余钱来保障疾病、死亡等意外事件突发时的救急需求,是一个自我平衡的过程,同时也能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风险投资购买股票,取得的回报可能是企业利润分配,也可能是股价差价,总归是将余钱用于理财的桥梁。租赁也一样,企业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长期的租赁费用和日常的运行资金,将产生更多的效益,起到融资的作用。总之,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等,还是间接金融系统的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各种理财方式、中介方式,本质上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第二,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之所以用这种重复的方式进行强调,是因为“信用”“杠杆”“风险”实在是太重要了。
  首先,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体现在三个方面: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与金融机构发生借贷关系的企业要有信用,各种金融中介服务类企业也要有信用。
  衡量企业的信用,要把握好五个维度。一是现金流。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如果资金链断了,企业崩盘破产,预期利润再高也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信用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现金流。二是回报率。看重企业的成长预期,通过分析未来几年的利润、市盈率予以全面衡量。三是抵押担保。如果现金流、回报率无法衡量,但有担保公司或第三方企业愿意提供担保,银行也可放心贷款。
……
 
 
 
[其它文章]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2023/2/24 9:38:00
 
  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一重要论述,力透纸背,直指人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我们党的宗旨。共同富裕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没有共同富裕,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和阶层固化。如果贫富差距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由于富裕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大量的低收入人群缺乏购买力,那么经济运行会出现消费不足、投资过剩。同样,如果出现阶层固化,富人的后代会躺平,因为不用干活也能躺赢;穷人的后代也会躺平,因为穷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停滞、撕裂甚至动荡,整体经济循环就会陷入低效率均衡。共同富裕就是要跳出这种低效率均衡,形成多数人群收入达到中等富裕水平,呈现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普通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代际社会流动渠道比较畅通。这一状态下,新消费、新经济、新动能将异彩纷呈,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内循环会更加顺畅,经济运行将更有效率、更具活力、更加健康。从这个角度看,实现共同富裕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再进一步,实现了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发生的生产过剩的矛盾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我理解,实现共同富裕,应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路径要求。
  1.要统筹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这两件事
  共同富裕包含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这两件事不可偏废。
……
 
 
 
[战略规划]要主动布局今后能形成万亿美元级别的五大件
2023/1/19 9:44:00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是工业的躯干,经济的基础,民生的保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32.5%的峰值,然后就在峰值上徘徊平衡,到2011年开始逐年降低,2020年降到了26.3%,9年时间下降了5.8个百分点,全球主要工业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等等,制造业的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都是在迈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发生的。
  另一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制造业在品种和质量上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高端高质产品不足。
  二是同质化竞争严重,细分市场的开发不足。同一制造业门类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缺乏专业化基础上的分工协作,容易陷入同质竞争。一谈哪个行业处于风口,大量制造业企业往往一拥而上,搞低水平重复,最后形成恶性竞争,产能过剩。
  三是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制造业许多关键环节中的核心技术,我们没有掌握,受制于人。
  四是缺乏引领国际的高端品牌。一个品牌往往需要十几年时间的专一专精才能得到市场认可,建立起畅通有效的营销渠道。
……
 
 
 
[宏观形势]当下中国最紧急的3件大事
2023/1/19 9:43:00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认真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对冲各种风险挑战,才能真正推动实现两个大局。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办好改革、开放、创新3个方面的事。
  国内大循环的8个堵点
  改革涉及多个方位,当下改革的重点就是建设统一大市场。
  这是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潜力、形成世界经济强大引力场的头等大事,需要我们以改革的思维、务实的措施消除经济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阻碍内循环的政策性梗阻,以新政策、新应用拓展市场新空间。
  从现实来看,当下至少有8个方面的体制性、基础性的问题,形成了国内市场大循环的堵点:
  地区间过度竞争产生的负面效应
  地区间的相互竞争、比拼经济增速和规模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这是地区竞争带来的积极效应。
  但地区竞争也有负面效应,低水平重复建设、地方保护等阻碍了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这种现象有所减少,但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
  城乡二元架构导致市场分割
  这表现在要素配置方面,劳动力在城乡的流动、区域间的流动仍有不少束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还在探索。
  在商品服务方面,一些地方在农村流通的商品与在城市的同类商品看上去很像,但质量标准差得很远,甚至部分就是假冒品牌、伪劣商品。
……
 
 
 
[其它文章]双碳目标下未来城市数字智慧发展新路径
2022/9/27 12:57:00
 
  首先,围绕双碳目标,未来城市有六条绿色化发展路径:
  01能源结构转向以清洁能源为主 开发高效新热源
  城市低碳化最为重要的还是能源结构的调整。首先,电能,尤其是清洁能源发电应当成为城市能源消费的主力。清洁能源基地往往远离城市数千公里,并且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需要能适应各类清洁能源接入和消纳的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变电系统作为技术基础,综合调度不同地域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织就一张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互联网。目前,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正日益成熟,中国电网的成功实践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将在未来城市的能源供应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次,用于城市供热、制冷的能源,如果完全由电能转化,肯定是不经济、不划算的,所以要为城市寻找新的热源。目前来看,各种替代方案也在逐渐成型,比如用地源热泵技术来解决建筑物的供热制冷问题,比如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低温核供热技术也因其固有的安全性可以在北方地区逐步推广;再比如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技术进步也非常快。这些城市新热源的大量出现,也将为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发挥关键作用。
  02规划布局将大力发展规模合理的功能模块,形成若干功能模块有机相连的“积木式”发展模式
  未来城市要重点打造可以互联互通的城市功能模块,这些模块要形成独立运作能力,也就是具备模块内提供当地居民所有基本生活、工作需求的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跨模块流动。一座城市就是把这些数字化模块组织起来,实现“积木式”发展。
……
 
 
 
[产业发展]我国若实施“零关税”,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0/12/11 12:11:00
 

RCEP是包容、合作、共赢的一个协议,既有发达国家如日韩,也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还有发展水平不太高的国家如文莱,尽管各个国家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背景不同,但在短时期内能签署协议,表明各国有着共同的愿望,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同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并将中国市场发展成为全球市场。

01 第二次“入世”


……
 
 
 
[战略规划]新发展格局是中国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开出的“药方”
2020/12/6 19:54:00
 

日前,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在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以自身行动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药方”。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对世界来说,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持久的动力。


……
 
 
 
[产业发展]中国的科研创新有两个薄弱环节
2020/11/13 19:38:00
 

“虽然我们非常重视创新,但中国的科研创新有两个薄弱环节。”11月10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一场分论坛上表示,我国在科学发明0~1的过程中“核高基”投入不多,以及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多,缺少科研技术转移机构。

针对我国在科学发明垂直体系的0~1方面的短板,黄奇帆表示:“去年中国的研发费用是GDP的2.2%,总量不少,但用于核高基的只占5%,而该费用占比在发达国家高达20%。”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