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呈现回落趋势
无论是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基本上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
分季度看,其基本趋势的确立,始于2004年第二季度。如,二季度的GDP增长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三季度比一季度回落了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增长9.5%,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这种平稳回落的趋势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同时也会持续到第四季度和2005年。在判断下一阶段的市场走势时,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性判断。
信贷有望在四季度适度放松
第四季度的信贷投放基调对于2005年的增长格局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加1.7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3年同期少增6697亿元。而2003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与全年新增贷款2.6万亿元的目标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的信贷控制有过紧之嫌,加上当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模式倾向于年初多贷、年末少贷,如果不加调控,第四季度的信贷收缩可能会更为强烈。因此,建议有必要在第四季度适度放松信贷的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增大信贷的投放,避免2005年的经济增长因为2004年下半年过于严厉的信贷紧缩,出现明显的下滑。
实际上,从宏观调控角度看,信贷投放不应过分拘泥于预定的计划目标,现实的经济增长趋势和物价、就业等才是宏观政策的关键目标。
回到市场化调控轨道
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政策线索,从2004年4月份开始的宏观调控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这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有其必然性,同时也具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采用行政性的手段也有明显的缺陷,例如导致经济过热的体制性缺陷并没有根除,建立在行政管制和审批基础上的宏观紧缩,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方政府的游说下,效力会逐步下降。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使得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如何使得宏观调控的基础稳固起来呢?这还需要回到体制改革,回到市场化的参数调节上来。要针对导致经济过热的体制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例如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等。(时间:200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