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下乡创业要利用好哪些资源
2024/8/22 9:49:00
 
  客观看待返乡下乡现象,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加快了乡村振兴,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稳定扩大就业效果逐步显现。
  在此背景下,许多地方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一系列休闲旅游项目、郊野公园等应运而生,使得每到周末,便有数以万计的市民涌入这些乡村,享受田园之乐。乡村内部,同样紧跟时代步伐,不仅涌现出多样化的餐饮服务、特色民宿,还兴起了文化创意、手工艺品如编织、陶器制作等DIY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经济生态。
  不仅如此,乡村的经济发展版图更为广阔。县域内,传统的种养殖业与加工制造业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产业在县域内的集聚,进而带动了当地就业,实现了产业与就业的双赢。
  在此之外,我们还需深刻认识到一些宏观因素的深远影响,它们对于未来无论是返乡创业还是下乡投资,都将产生规律性的导向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学生过剩现象。自教育产业化进程加速以来,大量资本涌入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其高昂的学费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每位学生每年数万元的学费,乘以数千名学生的规模,便构成了高校庞大的经济收益。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促使了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从中专到大专,再到大学,形成了短时间内学生数量的激增,实质上是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与学生的批量生产。
  当前,学生过剩的严重程度已不容忽视,甚至在外卖行业等劳动密集型领域,都能见到大量大学生的身影。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并不匹配,而是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相似。更令人关注的是,其中还包括数万名研究生,这表明不仅本科生就业市场饱和,研究生同样面临就业困境。
  这一趋势背后,折射出的是生产过剩的深层次问题。回顾过去,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到近年来的新冠疫情,中国已历经数次显著的生产过剩危机,每次危机都伴随着企业经营困难与就业市场的严峻挑战。尽管有时报道称企业招工难,但实则是生产过剩导致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难以承担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学生过剩与就业难,实质上都是生产过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特别是美国对华的全面打压,进一步加剧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市场构成了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那些敏锐洞察乡土社会创业机遇并勇于回乡创业的人,只要选择正确,其收入未必逊于外出打工者。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自2005年国家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已向农村投入巨额资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水、电、路、气、宽带等现代生活要素全面覆盖。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从经济和生活条件来看,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已大幅缩小,甚至在某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村环境更加宜居。
  这一变化吸引了大量中产阶级乃至高收入群体下乡,形成了新的社会潮流。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创造了丰富的创业和学习机会。对于有志于返乡创业或寻求职业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
  综上所述,我们面临两大背景:一是生产过剩危机下的就业挑战,二是中产阶级下乡带来的新机遇。在做出人生选择时,我们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冷静分析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返乡下乡创业前要做好调研学习
  如今,出现了年轻人正积极运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三农”内容作为桥梁,不仅助力农民销售农产品,还广泛传播各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在我看来,这无疑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它成功地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发展的脉络中,而这一进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群体。鉴于中老年群体在数字技术应用上的局限性,这一现象更显其积极与重要。
  然而,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几点必要的提醒需向有志于投身乡村建设的青年们传达。
  20多年来,我始终向那些怀揣下乡热情的年轻人强调,学历虽高,但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却非必然。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教育体系深受西方学科体系影响,其构建的理论体系在直接应用于中国乡村时,常显力不从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于此,我特向广大青年提出以下建议:
  首要之务,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下乡前,不仅要广泛学习,更要自我审视,剔除那些与乡土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知识储备,避免陷入“知识万能”的误区。
  其次,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乡村千差万别,每一处的实际情况都需深入调研后方能把握。因此,切勿仅凭预设方案行事,而应立足实地,灵活调整策略,这是踏入“农业大门”不可或缺的基石。
  再者,深入了解并适应当地的利益结构同样非常重要。要想在乡村干一番事业,盲目闯入往往难以立足,而分析并借鉴前人的失败教训,则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有效途径。年轻人应主动探寻失败案例的根源,汲取其中的智慧与经验,为自己的乡村创业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返乡下乡创业要避开各种坑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然而,返乡下乡创业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乡土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资源,同时也要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一要深入乡土社会,沉浸于本地的乡土文化之中,而非仅仅将乡村产品视为电商平台上待售的商品。尽管一些做法或许能带来短期成功,但缺乏对乡土文化深厚底蕴的理解,难以创造出富含内涵的营销题材。营销的核心在于吸引顾客,而引人入胜的题材往往源自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捕捉。因此,我鼓励大家超越单纯的商业视角,将产品与背后的乡土文化紧密相连,共同呈现给世人。
  二要学会如何有效利用国家在乡土社会中的巨额投资。许多年轻人向我咨询如何在乡村有效开展新农人业务,我告诉他们,要敏锐捕捉并善用那些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从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国家已累计投入数十万亿资金,这些资金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如水电气网等“五通”工程已深入乡村。这意味着,在乡村开发休闲、民宿等项目时,应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以降低开发成本,同时激活乡村的既有资产,实现共赢。在进入乡村、成为新农人并带动当地发展的过程中,务必关注国家基础建设的进度。这不仅有助于节约成本,还能更有效地利用已投入乡村的设施性资产,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理解关乎大局观与生态文明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们在乡村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避免盲目模仿资本下乡的模式,而应坚持生态文明导向,将生态化作为推进新农人业务的基本方式。任何生产力要素或科技手段,若不符合这一原则,都应慎重考虑是否参与。
  四要关注未形成集体经济的生态资源区域。在这些地方进行资源性资产或物业交易时,需格外谨慎,因交易成本可能较高且稳定性不足。相比之下,与已形成集体经济的交易对象合作,或通过合法的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能提供更强的法律保障和稳定性。
  因此,我鼓励大家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政策安排,以规避风险,确保返乡下乡创业之路稳健前行。
  要看清大趋势,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
  返乡下乡创业,我们要深刻理解“大势所趋”这一概念,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与未来。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大势所趋”,是指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与重构。
  曾几何时,中国依托高度外向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紧跟跨国公司的步伐,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然而,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以来,这种发展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们目睹了中国沿海地区,那些曾被誉为“世界车间”的制造业重镇,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工厂或缩减规模,或关门大吉,昔日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
  全球化进程的逆转与世界经济板块的重新划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着就业市场的严峻考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机会日益减少,内卷化现象愈发严重。面对这样的现实,与其在城市中继续苦苦挣扎,不如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出路。
  显而易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内涵极为丰富的一页。我们已经连续18年向“三农”领域投入了16万亿元,这被称为沉淀成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它跟什么结合才能激活?一定是跟乡村振兴,跟“两山”,跟生态化结合,特别强调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那么,国家这样大量投资的客观结果是什么呢?资本下乡。现在许多企业家纷纷下乡,尤其最近这些年,几乎所有的大地产公司都在下乡。农村因此成为了创业创新的最佳领域。
  与此同时,市民也在积极参与。如今中产阶级下乡创业的浪潮已经兴起,他们更多表现个性化特质恰与千差万别的乡土社会有机结合,特别是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最具有“后发优势”。
  例如以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身边的资源环境、传统文化,大都没有价值意识;但是在下乡创业的市民眼里,这些过去不产生GDP的资源可能是更有价值的。市民下乡能够对各种农村资源重新“赋值”。比如一堵老辈人留下的夯土墙,在农民眼里是代表贫困的旧物,但市民看上了就愿意出钱保留并且利用改造成景观墙。这就是对乡村传统资源的重新赋值。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社会,而是成为了创新创业的新热土。返乡下乡创业的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将个人智慧与创新能力注入乡村,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通过转化自然资源为生产经营资产,不仅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还能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因此,我所说的“大势所趋”,并非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与判断。它告诉我们,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我们需要有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主动适应变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返乡下乡创业的人们来说,投身乡村振兴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行动,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梦想的广阔舞台。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