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始终要靠着一种危险的“均衡”来保持。好比说,股价与股票的收益偏差得太离谱,那就表明股市已经出现泡沫,离崩溃为时不远。如果房价与房租偏差得太离谱,则表明房市已经出现泡沫,并且离崩溃为时不远了。如果名义利率与物价偏离得太离谱,物价上升而利率不动乃至出现了负利率,则经济迟早会走向过热,但过热的经济必定会在某一时刻滑落至均衡水平。反过来也一样,如果股价和房价估计偏低,则迟早出现大幅反弹;如果物价一路下滑而名义利率稳定,则经济便有掉头直下的危险。
危险而脆弱的“均衡”的含意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需要慎之又慎。
现在看来:本轮经济已在2004年达到高潮,并在宏观调控后逐渐实现软着陆,接下来需要警惕的反而是经济的进一步下落、由热转冷。
笔者一直对于调控过度予以警惕。去年岁末年初,在一篇题为《宏观调控要警惕过犹不及断送增长周期》的文章中,笔者指出:“局部地区如此自由落体的跳水之势如今亦在一定程度上由宏观数据所印证。例如,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9.8%、9.6%和9.1%。投资增长从3月份的47.8%足足降到11月份的28.9%,按此速度降下去,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很快无影无踪。而从贷款及货币供应量的下降来看,形势甚至更不容乐观。全年经济增长虽然还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从趋势来看,已是日益乏力了。”
笔者当时警告:“在宏观调控的大力作用下,原来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心已越来越成为多余。不仅如此,可能出现的一种悲观前景就是:如果2004年在名义上‘双稳健’的旗帜下,实际上贯彻严厉的限制贷款的政策,甚至像一些人所建议那样继续升息(如”中国进入加息通道“者所评的那样),那么,无需多长时间(约10月左右),中国的情况将急转直下,物价增长会戏剧性地由正转负,经济增长会忽然由热转冷,宏观调控也将不得不从防范通胀转而变成防止通缩了。”笔者并建议:“紧缩的货币政策首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这一调整最好在一季度有所体现,在2005年6月前完成,最迟不迟于第三季度,否则,良机丧失,麻烦就会接踵而来。”
在上月最新的形势分析中,笔者进一步指出:“4月份的物价指标甚至显示出了经济正缓慢降温乃至有变冷的趋势,值得警惕。2005年政府将物价控制的目标定在4%,而实际物价水平有可能收缩至2%以内。”
最新披露的5月份的数据没有给出新的信息,却给上述判断提供了最新的证据。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与上月相比下降0.2%,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4%,显然物价的忧虑已不足为据。此外,5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月增长12.8%,亦处强弩之末;而工业生产虽同比增长16.6%,却主要靠脆弱而易于波动的出口,亦不足为据。
至此,紧缩型的宏观调控真的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你总不能将一个人治死了再去救活他。真的是到了该歇歇手,给点水喝的时候了。
回顾起来,本轮宏观调控算是基本得法。最主要的,面对开放型经济的复杂情况,宏观调控采取了价格调控与非价格调控相结合的手段,并适时在剧烈的行政性宏观调控后放松力度和节奏,重点转向房地产等热点领域。到目前为止,政府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软着陆的成功,并且打赢了人民币汇率保卫战。今后的政策操作,只要避免继续打压,并适时微调,则通货紧缩真正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本轮经济增长便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增势最平稳、调控最得力的一轮增长。(时间:200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