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请你总结一下2003年-2007年间的中国经济主要特点。
赵晓:这期间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然后在2002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中国经济开始复苏,2003年开始其实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过热的阶段,但中间突然爆发的SARS,又使得经济方向突然扑朔迷离起来。
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个短期因素,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07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的泛滥,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而央行针锋相对地回收流动性的措施则成为市场的另一条主线。
新京报:你认为这段时间对中国经济影响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赵晓:我想毫无疑问就是人民币的升值了。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加速的趋势,并且尤此引发了中国A股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暴涨。在收入分配方面,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财富不断向顶端聚集,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政府也看到这一现象并提出种种措施希望予以解决,比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耗能指标提出要求等都显示出中国正在反思此前的发展模式,希望在和谐有序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上做出努力。
新京报:有没有你认为特别遗憾的地方?
赵晓:那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2003年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国资委的成立,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目前处于景气周期的高潮期,国家资本和国有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国有经济在产业的横纵方向,以及对行业的控制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苗头,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国有经济的低效率,国有经济应当适当收缩。(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