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分布失衡 放大杜苏芮雨灾冲击粮食市场风险
2023/8/28 10:47:00
 
  杜苏芮雨灾降水分布失衡之一:华北超强降雨而长江中游湘赣降水不足
  今年上半年全国总体偏旱且高温天气明显偏多,上半年全国强降雨过程共计15次,累积面降雨量24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3%;6月份以来,西南、华南等地干旱缓解,东北中西部、华北北部等地区气象干旱露头并发展。截至7月1日8时,北京累计降水93.8毫米,比去年同期累计降水(151毫米)少57.2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144毫米)少50.2毫米。与此同时,上半年我国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气象干旱与高温叠加,对农业、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杀伤力显著增强,且预计今年汛期以降长江中游地区将遭遇前汛后旱天气。
  在此基础上,自7月28日上午登陆福建晋江以来,杜苏芮台风中心及其残留云系一路北上,经过江西、安徽抵达北方,在华北和东北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旱涝急转。在广大受影响地区中,降水最集中的是台风登陆的福建、毗邻的浙江,以及太行山—燕山山脉迎风坡东面的华北京津冀鲁豫晋六省市地区,外加包括内蒙古东部在内的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省);长江中游的湘赣两省在此次降雨进程中降水量则相对少许多,不足以弥补去年严重连旱以来的水资源缺口,在今年预计的前汛后旱天气中面临不可忽视的严峻考验。
  2022年夏,长江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汛期发生流域性严重枯水,夏秋冬连旱,湖南、江西旱情尤为严重,从去年延续直至今年春夏之交,洞庭、鄱阳两湖水位跌落至数十年低位,今年五一前后、6月以来方才陆续摆脱超枯状态,随后回落。
  洞庭湖标志性水位站城陵矶七里山站枯水位24.5米,警戒水位32.50米,保证水位34.55米。2022年8月5日下午开始低于24.5米的枯水位,11月12日下降至19.12米的低点,洞庭湖水域面积只有311平方公里。直至今年6月6日18时,水位上升到24.63米,高出枯水位0.13米,才结束长达305天的低枯水位,之后没几天就再次回落到枯水位以下,在6月16日起至6月末的集中强降水“端午水”中再度回升至枯水位之上。
  鄱阳湖标志性水位站湖口高水位为20米,低水位为12米,平水位为14~15米。2022年6月下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星子站水位8月6日跌破12米;9月23日,跌破历史极值7.11米;11月17日退至6.67米,再次刷新历史最低水位。直至2023年4月23日,时隔260天才重新回到12米线。在“端午水”中一度上涨至14米的平水位。
  杜苏芮台风登陆前夕,洞庭、鄱阳两湖水位均低于低水位或枯水位标准:
  入伏首日7月11日晨,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5.62米,仅比枯水位高1.12米;鄱阳湖湖口水位13.85米,低于平水位;两者均低于历史同期均值和去年同期。
  7月27日,杜苏芮再次升级为超强台风,国家气象局针对杜苏芮台风升级为超强台风而启动台风一级应急响应,当日0时鄱阳湖湖口水位11.90米,低于低水位0.1米;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3.49米,比枯水位低1.01米。
  7月28日8时,湖口水位11.92米,低于低水位;城陵矶水位23.59米,比枯水位低0.91米,低于历史同期均值和去年同期。
  同时,三峡水库水位也不算高。该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应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汛期前降低至防洪限制水位(汛期限制水位)145米,腾出约22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155米。7月28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154.99米,低于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
  7月28日上午杜苏芮台风登陆数日之后,极端暴雨已经重创华北六省市,洞庭、鄱阳两湖水位方才迟迟上涨超过低水位/枯水位:
  7月29日19点,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4.15米,比枯水位低0.35米;鄱阳湖湖口水位11.95米,比低水位低0.05米。
  7月30日14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24.30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11.98米,均未达到低水位/枯水位标准。
  直到8月1、2日,湖口、城陵矶水位才相继突破低水位/枯水位。8月3日15时,城陵矶水位25.25米,湖口水位12.27米。而且,洞庭湖水位上升相当程度上来自长江水入湖水量大增,洞庭湖流域入湖河流及其水库水位、蓄水情况并不乐观。
  杜苏芮雨灾降水分布失衡之二:北京全市总体重灾而骨干水库补水不足
  作为首都,北京是此次华北杜苏芮雨灾防汛抗洪重点,但北京今年上半年直至此次杜苏芮雨灾前夕降水一直严重不足,1~5月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55.8毫米,比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值,下同)偏少25%;截至7月28日8时,北京累计降水242.8毫米,比去年同期累计降水(312.8毫米)少70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314毫米)少71.2毫米。导致大中型水库蓄水不足,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补水需求较大。根据北京市水务局信息,北京市大中型水库总库容92.1733亿立方米,7月29日8时蓄水量35.7302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1.3860亿立方米。其中,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7850万立方米和2322万立方米。
  在此次杜苏芮雨灾中,北京降雨量创造了140年来最高纪录,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5时,全市平均降水量276.5毫米;但作为北京市头号“水盆”,密云水库流域7月29日8时至8月3日8时平均降雨量125.2毫米,尚不及全市平均降雨量的一半。
  截至8月1日8时,北京市内形成水资源量11.6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8亿立方米,地下水8.12亿立方米;而根据上述全市平均降水量276.5毫米和北京市面积1.641万平方公里计算,北京市此次雨灾降水总量约45.37亿立方米;亦即形成水资源量仅占此次雨灾降水总量的约1/4。
  在上述形成水资源量中,进入水库者日后使用最为便利,但只占少部分。根据北京市水务局统计,截至8月1日8时,北京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37.12亿立方米,较雨前增加1.39亿立方米。截至8月3日8时,蓄水量38.108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1.0243亿立方米。
  其中,密云水库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8月3日8时水位151.63米,蓄水量29.789亿立方米,水位比7月29日上涨0.63米,蓄水量增加989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1890万立方米。相比之下,该水库水位历史最高纪录是2021年10月1日达到的155.30米,蓄水量35.793亿立方米。
  多个产粮大省严重受创,冲击国内外粮食市场
  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山西和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均系全国名列前茅的产粮大省,无论是遭受超强暴雨重创还是降水不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都不可低估。
  在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排行中,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河北、湖南、辽宁、江西、山西产量均超过千万吨,排名分别为第1、2、3、5、6、7、10、12、13、16位。其中,河南、山东、河北粮食产量均可抵得上一个海外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河南粮食总产量与法国相当,超过俄乌冲突爆发前的乌克兰;山东粮食产量与加拿大相当;河北和杜苏芮台风中心途经的安徽两省粮食产量都超过泰国。
  在此次雨灾中受创最重的华北,近乎全域遭受暴雨袭击的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合计,2022年粮食产量16499.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0%;若加上山西,六省市2022年粮食产量17964.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6.2%。
  在此次雨灾中受创次重的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东北受创最重的黑龙江省2022年粮食产量7763.1万吨,占全国11.3%;黑吉辽三省合计14328.4万吨,占全国20.9%;内蒙古东部粮食产量通常占整个内蒙古六成左右,这里按占一半计入,则黑吉辽三省加内蒙古东部2022年粮食产量合计16278.7万吨,占全国23.7%。
  去年以来备受严重干旱和降水不足打击困扰的湘赣两省合计,2022年粮食产量5169.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5%;2021年粮食产量526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7%。
  尤为突出的是,长江流域是全国最重要稻谷产区,湘赣两省又是长江流域最大的产稻大省。2021年,全国稻谷产量过千万吨的9个省份排名依次为黑龙江、湖南、江西、江苏、湖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其中除黑龙江、广东、广西外,另外6省均属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各省市中,不计算稻谷产量微不足道的西藏,以及只有少部分面积属于长江流域的云南、浙江两省,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9省市合计,2021年稻谷产量12713.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9.7%。考虑到苏、皖两省均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将这两省稻谷产量分别折半计入长江流域稻谷产量,则长江流域9省市2021年稻谷产量合计10925.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3%。其中,湘赣两省2021年稻谷产量分别为2683.1万吨和2073.9万吨,合计475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2.3%。
  去年长江流域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重创长江流域农业生产,需水量大的水稻生产受影响显著。2022年中国谷物总产量63324万吨,比上年增产48万吨,但其中稻谷产量下降至20849万吨,比上年减产435万吨,主要原因便是长江流域旱灾,湘赣两省又是其中的重灾区。
  在东北地区,黑龙江是全国头号稻谷生产大省,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产米相对少得多。2021年黑龙江稻谷产量2913.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3.7%。黑、吉、辽三省合计4023.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8.9%;若再加上内蒙古,合计4138.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9.4%。
  今年以来,如上文所述,湘赣两省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回升不佳,在此次杜苏芮雨灾中降水相对不足,且预计今年长江中游可能前涝后旱,压低两省稻谷产量的概率不可低估。如果东北水稻生产受损严重,对全国稻谷产量影响就更大了。再与以下因素结合,完全有可能通过影响市场参与者预期而推动国际市场粮价进一步上涨,不利于我们平抑国际市场米价高涨压力输入:
  在大米市场上,今年以来,全球气候(厄尔尼诺现象)本已导致国际市场米价持续高涨,徘徊在11年高点左右;7月以来,各国限制大米出口趋势抬头,进一步助推国际市场米价上涨。印度自7月20日起禁止出口除巴斯马蒂香米以外的白米,而该国是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40%以上。其后,阿联酋(重要大米国际转口贸易中心)、俄罗斯相继宣布延长大米出口禁令。
  在小麦市场上,中国夏粮减产与黑海运粮协议终止助推价格上涨,随着杜苏芮雨灾对华北小麦秋收的损害显现,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压力。
  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比2022年减少127.4万吨,下降0.9%。其中,主要由于河南遭遇夏收“烂场雨”,全国夏粮小麦产量13453万吨,比2022年减少122.6万吨,下降0.9%。
  黑海运粮协议谈判破裂,7月17日到期之后终止,将显著影响粮食出口大国乌克兰农产品出口。从去年7月协议启动至7月协议终止,乌克兰在黑海协议框架下通过黑海通道向中国、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埃及等45个国家出口了3285万吨粮食;由于黑海运粮协议破裂,乌克兰农业部副部长塔拉斯·维索茨基预计7月乌克兰农产品出口量将从上月的约500万吨锐减三成至350万吨。自黑海运粮协议7月17日到期以来,国际市场粮价不断走高,小麦价格一周上涨15%,芝加哥小麦期价7月25日达到5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美联储等主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走向正在埋下当前和明年前后助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行情的伏笔。美联储于7月26日实施2022年3月以来第11次加息,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5.25%至5.5%之间,达到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这一轮加息进程走向尾声,明年美国大选年之际货币政策转向放松的概率上升,而美国货币政策放松对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有助推作用。
  警惕国际粮价上涨引爆西亚北非动荡和油气行情震荡的潜在风险
  由于今年我国夏粮产量仍处于高位,且国内粮食储备充裕,上述因素不足以显著推高国内粮食零售价格而影响民生,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力化解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输入性冲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市场粮价持续猛涨常常会在一些西亚、北非国家引爆大规模社会动荡和恐怖主义风险,进而导致国际油气能源市场行情剧烈震荡。因为这些国家粮食自给率普遍较低,格外依赖进口解决吃饭问题,食品进口额占这些国家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几乎全部超过10%,即使沙特这样的高收入石油输出国也不例外,不少国家超过20%乃至40%,因此,它们的宏观经济与社会稳定向来与国际市场粮价联系紧密。
  不仅如此,西亚、北非传统上的主要小麦进口来源国是俄罗斯、乌克兰,因此在去年以来俄乌冲突和制裁俄罗斯狂潮中其粮食进口受冲击本来就最为显著。在黑海运粮协议终止后的新一波冲击中,由于冲突和制裁狂潮严重割裂了全球粮食市场,欧洲特别是东欧粮价将因乌克兰粮食滞留加剧倾销压力而承受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下行压力,西亚、北非由此而来的粮价上涨压力则将高于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区。
  十年前,我就注意到了国际市场粮价(小麦价格)上涨引发西亚北非动荡的现象,并在相关文章中一再提出、分析论述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影响;现在,在新冷战、俄乌冲突持续的情况下,气候和降雨变动、粮食产量与行情、西亚北非社会稳定性、国际油气能源市场行情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和震荡呢?
  让我们早作防范,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