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应更多地关注通货膨胀
2008-1-21 14:37:00
 

从新近公布的物价数据来看,预期中的“物价拐点”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反而有抬头之势。10月份,CPI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6.1%,农村上涨7.2%,农村涨幅超过城市。从CPI的构成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6%,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7.8%。从月环比看,CPI也重新开始上升。从1-10月份累计来看,CPI同比上涨4.4%。看起来第四季度出现“拐点”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对后续物价走势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对通货膨胀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焦瑾璞、汪小亚等人认为,持续的产出缺口和输入因素是当前通货膨胀的主因。他们指出:第一近三年以来,GDP增长缺口呈现持续扩大态势。在2006年、2007年上半年分别达到0.660.73个百分点,导致通胀压力增大,也使得GDP平减指数从2006年的3.2%上升至2007年上半年的4.1%。第二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因素期限,以2000年为基期,200718月我国贸易条件指数为88,分别比2006年和基期下降0.712个百分点,其中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同比恶化较为严峻。他们的研究预测2007GDP增长率为11.6%2008年上半年为10.8%2007CPI4.6%2008年上半年为5.0%。如果该报告的说法成立,那么无疑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经济过热的结果,高CPI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逐步释放。

 

  亚洲开发银行在其新近的《2007 亚洲发展展望更新》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通货膨胀仍然是结构性的,但是资源价格管制可能抑止了通货膨胀。首先2007年前8个月CPI同比上涨3.9%,超过央行设定的 3%的目标水平, 8月份CPI则是十年以来的新高。考虑同期PPI涨幅远低于CPI涨幅,因此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其次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但中国国内资源价格还存在较多的政府管制。亚行目前已将中国2007CPI预测值上调至4.2%2008年则上调至3.8%,大大高于早先预计的1.8%2.2%。如果该报告的说法成立,那么目前上游较低的物价就可以归结为政府对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调整采取了极其克制的态度。因此如果上游物价管制松动,下游物价仍有上涨压力。

 

  高盛的研究报告认为,PPI落后CPI走势将持续,但这不意味着CPI涨幅会很快放缓。1、在PPI上涨速度连续四年超过CPI之后,2007年以来PPI开始落后于CPI,高盛认为这种走势将会持续。这折射出人民币升值使相对价格和利润分布更有利于下游的非贸易部门,而不是上游的贸易品行业。2、目前在中国存在的资本管制和信贷政策,使得央行能够同时影响汇率和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导致了可贸易部分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以及相对利润的变化,非贸易部门的价格和利润的相对出色表现也可能会持续。高盛的报告折射出,目前通货膨胀可能由信贷和汇率来予以解释,下游的非贸易部门是目前通货膨胀变动的受益者。

 

  胡祖六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比较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资产价格膨胀给经济增长投下了阴影。1、通货膨胀是一种典型的货币现象,当信贷供应扩张非常快的时候,或迟或早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中国GDP增长相当依赖要素投入,当相对价格不断上扬的进口能源和原材料被源源不断地投入到产生率提高不够快的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时,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抬头。2CPI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中国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的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上涨所隐含的租金成本上升,是否在CPI中有所体现?胡祖六观点潜在的前提是,中国经济的全要素增长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当前通货膨胀是典型的货币现象,在其背后流动性过剩引发的资产价格膨胀可能给中国经济增长埋下不确定性因素。

 

  余永定认为,考虑到中国核心CPIPPI的走势,控制通货膨胀可以做到。1、中国的CPI是整体CPI而不是核心CPI。如果以核心CPI来衡量,由于中国的非食品价格的价格增长幅度相当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比较低的。另外,PPI的回落也有助于减轻CPI进一步上升的压力。2、目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产品供大于求现象依然严重,中国净出口的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产品供大于求的状况。3、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固定资产投资而不是消费。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因而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有了维持更高的增长速度,而不导致通货膨胀的能力。余永定的判断建立在核心通货膨胀基本稳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因此其通货膨胀可控的推论,实质上也是对目前经济快速增长期增长质量的正面评价。

 

  我们倾向于认为,这轮通货膨胀是典型的经济过热和货币宽松所导致的,考虑到过热迹象经过调控基本稳定,也考虑到2008年信贷投放可能强力约束在15%左右的同比增速,通货膨胀基本可控,但显然物价上涨压力需要比原先更长的时间来逐步释放。

 

  通货膨胀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隐忧。居民消费价格CPI持续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在于:1、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是住房价格、消费品价格对CPI的推动作用也在显现。住房价格持续上涨。前三个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平均上涨6.7%。看起来物价上涨压力正在下游行业逐步传递。2、被抑制在上游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在逐步释放,例如油价的上涨。石油是基础性产品,其价格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制造业,也影响消费业,其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容低估。3、即便在资产价格迅猛膨胀的背景下,2007年全年CPI5%的警戒线仍十分接近。如果没有股市和楼市全年分流了约4.5万亿的资金,可能通货膨胀的形势较之目前更为严峻。

 

  流动性持续过剩是对当前通货膨胀的较好解释,流动性过剩推动了信贷快速增长。20002006M0M1M2年均增长分别为10.5%15.3%16.5%2007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进一步加快,截至9月末,上述三种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分别增长13.0%22.1%18.5%。前三个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6万亿,同比多增64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75万亿,同比多增5893亿元。贸易顺差扩大、投机性资金流入这两个因素结合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推动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货币供应量的较快增长,最终使得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货币政策首先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毕竟《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和促进增长并不总是矛盾的,目前的要义在于防治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多种政策目标的协调。但是多种目标的优先次序是不同的。1、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保持币值稳定;2、要考虑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3、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仍然在于运用多种手段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挑战,使得通货膨胀在温和可控的轨道上运行。唯其如此,宏观经济增长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剧烈波动。

 

  西方国家防治通货膨胀的手段之一,是央行采取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有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等,在一些新兴经济体,稳定物价甚至成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物价稳定通常被定义为:物价水平的变化幅度不会对公众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一般而言,2%左右的通货膨胀是一种物价稳定状态。但是考虑到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国际收支和汇率制度,因此在我国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

 

  我国央行防治通货膨胀的重点,可能在于加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是防治通货膨胀的重要内容。

 

  1、在2002年之前,由于央行的外汇占款规模高于社会所需要的基础货币量,因此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适度释放基础货币,增加流动性供给;但是在2002年之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已经逐步过渡到对冲被动释放的基础货币,控制银行系统流动性的增长。2、近年来央行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包括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多种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冲银行系统多余的流动性。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不断下降,目前已控制在2.5%左右。这显示出央行的调控,基本实现了控制银行系统流动性的政策意图。3、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直接配置资金的能力越强,央行就越有加强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的余地,因此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应更多地关注通货膨胀。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不明朗,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预测,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和2008年均约为1.9%,比2006年低一个百分点左右,此外,IMF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也下调到4.8%,并强调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即便美国以及欧盟的通货膨胀局势并没有明显缓解,并且资产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但是为化解次贷危机和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仍然不得不将对通货膨胀的关注、对美元汇率的关注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更多地运用降息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都有可能结束长期的低通货膨胀时期,并迎来通货膨胀在全球的逐步复归。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因素、投机性资金内流因素,如果说欧美将稳定金融和经济运行作为首要目标,而暂时搁置对通货膨胀的关注。对中国经济而言,就不得不更关注流动性过剩的趋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动,以更大的决心和更灵活的综合调控手段,来防治国内通货膨胀。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