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从特殊中发现一般——反思中国经验的阐述问题
2023/11/13 11:02:00
 
  1、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正在努力让世界“读懂中国”,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论证我们的独特性--本土特征、差异模式、独特道路。这么做不是不对,但效果有限。于是有尖锐的批评出现:有理说不清,说了没人听。为什么如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如何阐述独特性?
  在学术界,理解的前提在于评估是否值得了解。“值得”是一个特指的专业性判断,指是否具有知识价值。有知识价值意味着两点:提供事实而不是论断,揭示事实中的原理。学界的信念仍是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量,而非力量就是知识,所以光声音大不行,得有内容。这内容必须是通过事实证明的解释原理。事实和原理阐述有助于提升立场的正当性,至少是可论辩性及可接受性,但单纯的立场表达无法等同于事实可靠或原理真实。这种关系提示了一个问题: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如果疏于阐述事实和原理,将使交流遇到困难。
  立场不同可能产生认同(积极标准)或者接受(消极标准)吗?世界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所以才有“值得尊敬的对手”“有建设性的竞争”说法。这里的“值得尊敬”和“有建设性”,通常来自对行为基本原理的了解。虽然社会科学研究并非与价值立场无涉,但立场需要通过验证原理得到说明。这有别于用学术语言谈政治,因为学术针对知识,而政治针对对手。知识发现虽然有竞争性,但目的是通过学习克服人类无知,所以在严谨的学者看来,一种现象是否包含值得了解的知识,与行为者是谁关系不大。而在政治斗争中,如果承认对手的做法符合原理,就可能出现政治不正确问题。
……
 
 
 
[其他文章]经济活动对文化观念的影响
2023/11/13 11:01:00
 
  汉语常用政治、经济、文化分类社会现象,但这三个类别并非分量相等。文化作为经由历史形成的观念形态,可以包含道德信念、象征系统、认知模式、身份认同、生活习惯、非正式规则等等,内容相当广。文化能够为行动提供意义框架——对自身的理解、对价值的评价、对正当性的理据来源——所以常被视为更为基本的影响要素。因此,社会学多将文化看成是各种活动的环境,强调其对行为包括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例如,文化社会学研究发现,不同民族衡量事物的重心倾向不同,“美国占据着中心位置的是市场论据,而法国则是国民一体性论据”。这种排序差异——将一些原则置于前列,使其重要性高于其他标准,可以在社会现象比较中发现。另一项经典研究指出:集体主义文化观念使个体限于分隔的社会团体,经济活动依赖小团体的内部交流及处罚能力;而个体主义文化观念削弱了个体对特定团体的依赖,于是其他的社会政治协调形式,比如第三方法律组织,实施制裁和限制的能力广泛提升。这些研究揭示,文化观念不仅支配着主流的社会评价标准,而且对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同组织的角色及能力产生影响。它们代表了社会学对文化观念的主导性看法:行动者的实际选择是文化观念影响的结果。文化如同与生俱来的工具箱,其中的工具来自历史特定,人们会选择文化工具处理问题,就好比吃饭用筷子而不是叉子,办事找人而不是规章,权利认定根据关系而不是法律。文化内嵌于生命历史,区别了他者,表达了我们是谁,它难以(也不应)变更,更没有对错,这种认知在社会学中不仅经典,而且已经相当模式化了:各种社会活动,如果它们显示出不同,没有其他的解释可以比文化差异更具无可辩驳性。
……
 
 
 
[其他文章]基层财税制度及其政治后果
2019/9/5 9:58:00
 

  历史遗产[1]

  在经济史研究文献里,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基层税制的很多方面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中找到痕迹。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税制的基本理据和收取方法在几个世纪、甚或是更长的年问变化甚微。值得举出这些与当今乡村税制有密切关联的历史形式,以体会今日乡村税制悠久的历史基础。

  学者对唐代税制的研究证明,其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的“两税制”都存在着均定的色彩,以田均,户均,人均甚至乡均(收税单位)为基本根据的定税原则,有着很长的历史。从现在能够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包括很少有人分析的吐鲁番出土文物证据——可以发现,这种税制无论是田赋、丁税还是人头税,其通行的基本原则是数量定额均等和集团(单位)量算。前者指按照地亩田数承担税务的计算方法,后者指以里正(一乡五里)作为税收基本单位,并分配税量的计量单位。虽然后来加入了“户等调整”的措施:“凡天下户,量其资产为九等”(唐制),对不同户主注有上户,中户,下中户等,试图对纳税户的(土地)资产作出评定,以资充当税款定量的标准,但这种措施处理的是农户“受田不均”的问题,并未对定税原则本身提出疑问。因为“户等”仍以受田的实际亩数,而非更为抽象的货币标准确定其资产多寡,它假定农户的财产多寡源于并仅仅源于其获得的土地,农民本身的劳动投入则不是财产收入的重要因素。而货币收入标准不仅能够区别土地占有量,还能够区别不同的管理、劳动、经营内容投入产生的不同收(效)益(后果),因而反映出的资产营业能力和经营后果显然更为全面精确。
……

 
 
 
[其他文章]社会治理为何失效?
2019/8/8 14:25:00
 

  提要1

  本文探索治理体系的成效与组织变化的关系。随着社会组织化结构的变迁,构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双重治理体系处于瓦解中。在这个体系里,承担基层治理责任的组织主要不是政府,而是遍布于社会的“政府代理”——企业事业单位。由此发展出政府的“间接治理”角色、以及对单位不对个人的工作方式。但是当大范围的社会流动发生后,个人和单位的组织关系发生变动,单位在基层担当连接、应责、代表、协调和庇护的职能收缩,社会微观领域的利益平衡机制式微,而新的替代性机制尚未建立。这可以解释部分地区社会治理失效的原因。

  主题词:治理体系政府代理组织变迁

  问题

  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中。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成就,社会滞后的问题逐渐显现:表现在社会冲突日增,价值分歧凸显。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工作压力“正在加大”,群众越来越“难以管理”,干部说话“没有威信”2。这些状况加剧了社会情绪的政治化:个人事件容易发展为群体事件,法律事件容易转化为针对公共组织的问责事件。在社会基层,曾经坚固而深入的社会治理体系为何陷入困境,成为治理研究需要解释的挑战性问题。

  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一种观点断定,收入差距拉大及社会流动的固化,加剧了社会不满;3另一种观点确信,缺乏民主制度,4群众受到外来意识形态的争夺,5导致社会抵触现象蔓延;第三种观点提出,治理失效是国家整合能力下降的结果;6第四种观点认为,干部的经济行为——与群众争利、或者道德地位下降,使其治理权威受到损害。7


……
 
 
 
[其他文章]燕京社会学派因何独特?
2019/8/8 14:24:00
 

  

提要:本文以《江村经济》为例,回答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农工混合是一种独特的中国道路“模式”,还是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经济形态?第二,燕京社会学派的真正角色,是否是提出这一“本土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本文指出,农工混合的经济形态与一系列社会基础条件的状况有关《江村经济》采用当时国际社科学界公认的分析逻辑,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治学的方式来认识中国的经验现实故燕京学派作为社会学群体的角色,以现代社会学及人类学在中国的开创建设来概括更准确。其主要特点与其说是本土化道路的提出,不如说是研究角色、议题、方法及目标的转换

关键词:乡土工业独特模式燕京学派群体角色


……
 
 
 
[其他文章]政府财政与公共利益
2019/8/8 14:23:00
 

  

提要1

本文讨论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及其后果。根据2006-2011年的调查资料,本文指出一种趋势:地方政府的“财产”管治权意识日显,追求回报动机上升,政府投资性角色活跃并向广阔的经济领域拓展,市场原则在公务机构及体制内各组织间全面正当化。随着对政府资产的拥有和处置意识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资源分配和回报激励的能力上升,但在单位和地区财政的历史/观念和实施结构下,政府财政的受益链主要沿着公务系统/或是与其有关联的部门伸延。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推动并加剧了利益获得机会结构的不平衡,其潜在的政治结果,是对政府代表“公共利益”的声誉造成损害。

政府财政 公共利益 国家政权建设


……
 
 
 
[其他文章]案例分析的目标从故事到知识
2019/2/15 10:39:00
 

  摘要:对案例研究究竟要做什么,中国学界尚缺少系统的标准。而案例(定性)和统计(定量)研究的所谓“对立”,一直在方法、立场和主题层面争辩,尚未在研究目标的专业标准意义上得到分析。案例分析的目标不是讲故事,而是产出知识,因此需要遵循认识活动共享的一般逻辑和原则;案例分析可以提供的知识类型不止一种,比如解释(原因)知识、理解(特征)知识或规范(原则)知识;案例作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性关系;案例的独特性有必要和一般性知识建立关联,从而使得具体案例可以和已有的知识发生对照;案例研究的优势之一,是系统展现因果机制和过程;零散多样的独立案例能够有意义,原因在于它们产出的知识,在相关知识体系中具有累进性位置。

  关键词:案例分析 社会科学 知识累进

  在社会研究领域,案例分析作为定性研究的常见形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运用。但是对案例研究究竟要做什么,中国学界尚缺少系统的标准。这导致案例研究的水准参差不齐,成果很难相互联系,并显示系统性的累进价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对案例研究的专业目标认识不明。


……
 
 
 
[战略规划]社会变革与政治社会学
2018/12/18 12:55:00
 

  内容提要 本文聚焦政治社会学研究对四十年中国往会变革的回应:中国的社会变革之所以避免了巨大的社会动荡,主要不是依靠正式制度的变更,而是依靠名实分离的基层实践。一方面,中国特有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有利于社会中不同的类别和身份群体形成广泛的互赖关系,借以互换或共享资源,宏观上降低了大范围冲突的聚集联合。另一方面,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非正式渠道,促进了商谈和私下利益联盟的产生,这成为变革所赖的社会支撑资源,也是执政之社会基础能够缓慢扩展的基本原因。作为社会变革的稳定器,这种基础性结构关系的作用,促进了非正式政治整合的发生。而转型理论将变革和体制设定为对立、且无法发生适应性改变的相互破坏关系,但中国的变革经验,对这一理论提供了补充性解释:解答了体制连续性与快速变革为何会同时共存的原因。这一补充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多重路径:它既可以沿着对抗——制度此消彼长的正面冲突力式,也可以是以迂回的、避免正面冲突的“名实分离”方式演进。

  关键词 社会变革 转型理论 中国经验

  过去几个世纪中,不少国家先后经历了社会变革。变革时期的一个常见现象,是社会冲突大幅度上升。研究者发现,在一些国家,社会冲突没有威胁到变革中新秩序的形成,而另一些国家,却长期处于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当中。怎样解释这种差别现象,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而中国历时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使政治社会学有机会目睹并寻求解答。


……
 
 
 
[战略规划]组织分化、政治整合与新时代的社会治理
2018/12/18 12:54:00
 

  作者:张静 董彦峰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一项重要不同,是社会成员的同质性降低,这意味着社会类别(群间差异)的多样性增加。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准确辨别这些类别的表现形态,认识它们的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极为重要。因为,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依赖于国家体制整合多种社会类别的制度化能力。

  认识这一问题需要合乎实际的标尺——即社会类别的划分框架。目前学界采用的主要划分形式,是“阶级”(如工人阶级、资产阶级),或者更温和的细分形式“阶层”(如中产阶层、新社会阶层),政界多用的是“党派”与“社会团体”。“阶级”框架关注团体力量的政治对抗现象,“阶层”则强调地位声望、生活方式、资源分配的社会等级现象,而“党派与社会团体”以党团作为派别之分,重视的是党内和党外的“团结”关系。这些分类框架对于认识中国状况,包括改革开放后的若干新变化,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理解一些关键问题,仍缺乏准确对焦的敏感性。

  阶级和阶层区分社会差异的基础标准,是经济指标,假定的是经济地位决定利益和价值信念。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现实。中国社会利益的组织化结构有异,和我们的历史和制度有关。党内和党外分类,是1949年初期“政治协商”的传统延续。但“政治协商”的前提,是不同党派确实要代表不同派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组织同化,如今八个民主党派虽然分别具有职业特点,但是作为“派别”的差异已经大大降低。


……
 
 
 
[其他文章]社会变革与政治社会学
2018/9/5 10:00:00
 

  内容提要 本文聚焦政治社会学研究对四十年中国往会变革的回应:中国的社会变革之所以避免了巨大的社会动荡,主要不是依靠正式制度的变更,而是依靠名实分离的基层实践。一方面,中国特有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有利于社会中不同的类别和身份群体形成广泛的互赖关系,借以互换或共享资源,宏观上降低了大范围冲突的聚集联合。另一方面,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非正式渠道,促进了商谈和私下利益联盟的产生,这成为变革所赖的社会支撑资源,也是执政之社会基础能够缓慢扩展的基本原因。作为社会变革的稳定器,这种基础性结构关系的作用,促进了非正式政治整合的发生。而转型理论将变革和体制设定为对立、且无法发生适应性改变的相互破坏关系,但中国的变革经验,对这一理论提供了补充性解释:解答了体制连续性与快速变革为何会同时共存的原因。这一补充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多重路径:它既可以沿着对抗——制度此消彼长的正面冲突力式,也可以是以迂回的、避免正面冲突的“名实分离”方式演进。

  关键词 社会变革 转型理论 中国经验

  过去几个世纪中,不少国家先后经历了社会变革。变革时期的一个常见现象,是社会冲突大幅度上升。研究者发现,在一些国家,社会冲突没有威胁到变革中新秩序的形成,而另一些国家,却长期处于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当中。怎样解释这种差别现象,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而中国历时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使政治社会学有机会目睹并寻求解答。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