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2018年和2025年的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均提到了这一问题。综合分析,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善,但反映出从总量问题转向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新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降息等金融手段解决。借鉴美德日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背后的共通逻辑,未来综合治理的方向应包括: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拓宽民营企业经营空间;通过“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双轮驱动,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手段破解信息壁垒,通过制度创新释放金融服务潜力,同时避免过度依赖行政干预,保持金融市场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还必须提升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吸引更多优质金融资源。
民营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2年—2024年,我国民营企业规模持续扩大,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1.96%,总量突破5700万户,个体工商户规模由4000余万户增加至1.25亿户。民营企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然而,我国民营企业的金融市场地位与其经济贡献仍存在落差。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动能的充分释放。在融资规模方面,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大幅低于国有企业。2024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91万亿元,民营企业债券净融资仅占总体的12%左右。在融资成本方面,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