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深层原因与破解之策
2025/4/21 11:11:00
 
  【摘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2018年和2025年的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均提到了这一问题。综合分析,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善,但反映出从总量问题转向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新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降息等金融手段解决。借鉴美德日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背后的共通逻辑,未来综合治理的方向应包括: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拓宽民营企业经营空间;通过“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双轮驱动,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手段破解信息壁垒,通过制度创新释放金融服务潜力,同时避免过度依赖行政干预,保持金融市场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还必须提升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吸引更多优质金融资源。
  民营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2年—2024年,我国民营企业规模持续扩大,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1.96%,总量突破5700万户,个体工商户规模由4000余万户增加至1.25亿户。民营企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然而,我国民营企业的金融市场地位与其经济贡献仍存在落差。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动能的充分释放。在融资规模方面,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大幅低于国有企业。2024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91万亿元,民营企业债券净融资仅占总体的12%左右。在融资成本方面,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
 
 
 
[宏观形势]货币政策要服务于建立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
2020/8/23 19:54:00
 

于泽首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利率走势反映了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和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从5月下旬开始上升,逐渐回到了人民银行7天逆回购利率的2.2%上方,反映了市场流动性开始收紧。在1年期MLF从4月份开始维持在2.95%的基础上,7 月20 日,最新一年期LPR 为3.85%,五年期以上LPR 为4.65%,连续四个月未作调整。市场资金价格的变化不是流动性转向,是央行政策节奏发生变化,从一季度的极度宽松回归稳健。我国疫情高发期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更多体现了临时救助功能。二季度后,货币政策回归对经济温和刺激轨道,灵活适度,没有大水漫灌。


……
 
 
 
[宏观形势]货币政策要服务于建立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
2020/8/7 15:43:00
 

昨天,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于线上举行。来自国内的顶级经济学家就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于泽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
 
 
 
[宏观形势]利率还应继续下调吗?
2020/7/24 17:06:00
 

4月份以来,我国政策利率基本保持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呈现一定的上升。结合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3.2%的表现,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立场需要调整吗?未来还应该继续下调利率吗?

总的来看,我国当前经济还处在恢复期,货币政策立场不能调整,还要加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特别要关注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货币政策立场调整的主要参考指标是就业、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的恢复。货币政策需要在国内外两个循环的大背景下考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要在总体稳健中维持相对宽松的立场,更好完成国内循环为主体的调整过程。


……
 
 
 
[宏观形势]股市“慢牛”起步,切忌盲目“加鞭”
2020/7/24 17:06:00
 

7月份以来,股市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市场情绪迅速回暖。上证、深成指、创业板上涨超过15%、14%和13%。实际上,市场在6月份已经启动,深成指上涨11.6%,创业板上涨16.85%。7月份更多是上证指数发力,呈现三大股指全面上涨。

此轮上涨既有基本面因素,也有短期资金面因素。综合来看,此番股市上涨与2015年、甚至2006-2007年的上涨不同,是有长期持续基础的,可以说中国股市“慢牛”已经具备了启动的条件。但是,股市红利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投资者不能急于投机致富,监管层不能将股市做成“形象工程”。未来政策上不能盲目“加鞭”,而要适度“收缰”。


……
 
 
 
[宏观形势]股市“慢牛”起步,切忌盲目“加鞭”
2020/7/17 18:47:00
 

7月16日,国新办就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2379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下降0.2%,一季度为下降6.5%。出口77134亿元,下降3.0%;进口65245亿元,下降3.3%。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最先走出疫情冲击的国家。


……
 
 
 
[宏观形势]如何理解“两会”应对疫情的一揽子政策方案
2020/6/12 17:28:00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实质性地提出了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揽子政策方案。当前还存在着对政策方案力度等方面的担心。在总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这个问题被屡次提及。

“两会”政策力度等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是一些基本参数发生变化后,由于体制性问题导致经济调整滞后,呈现出了大量结构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一系列短期冲击,强化2019年以来的周期性问题,对经济产生巨大的下行压力。但是,在应对疫情中,我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过度刺激导致周期性问题结构化,使得中国经济可能永久性陷入低增长轨道。“两会”公布的政策方案已经排除了这个最大风险,中国经济会迎来光明的复苏与持续增长。实事求是从中国情况出发,不简单盲目攀比西方国家政策,是非常值得点赞的。
……

 
 
 
[宏观形势]提升国内消费,要以稳定居民资产负债表为抓手
2020/6/11 15:48:00
 

为抓好“六稳”、“六保”,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消费。国内消费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量的六成。只有消费稳定了,经济稳定才有保证。

近年来消费问题比较突出。2019年消费实际增速6.36%,比2018年下滑了1.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比2018年贡献率65.9%下滑8.1个百分点。正由于消费增速下滑,导致了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
 
 
 
[宏观形势]先让企业活下来 加码财政对中小微企业兜底
2020/6/11 15:47:00
 

在刚刚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中,中国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同比增长-6.8%,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新低。中国面临新常态大势下增速主动放缓和疫情冲击下被动停滞的双重挑战。疫后经济恢复的新动能在哪里?在线新经济能否支撑起经济恢复?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疫后经济恢复策”公益课系列直播课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于泽认为,回答这两问题,首先要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与以往都不同,这次疫情导致的经济冲击是凯恩斯机制和萨伊(法国经济学家)机制双重降临,是从供给冲击随后放大了需求侧冲击。其次,一些单点式的亮点并不能成为具有支撑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疫后恢复经济需要系统性方案。


……
 
 
 
[宏观形势]如何促进银行间市场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
2019/9/29 16:21:00
 

  为了应对加大的下行压力,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取向、加强逆周期调节,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方向下,适度增加了流动性供给。流动性,特别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维持了合理状态。

  从数量角度,在货币供给量M2增速基本维持稳定,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情况下,M1的增速扭转了2018年的持续下行态势,从2018年12月增长1.5%,提升到2019年8月份增长3.4%。从市场价格来看,2019年6月,银行之间用于资金融通的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DR001)月度平均利率下探至1.51%的阶段性低点,较1月份下降了接近50个基点,降幅较为明显。在流动性偏松的大趋势下,9月份市场流动性呈现了阶段性紧张态势,在财税清缴、专项债发行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货币市场利率纷纷走高,DR001一度与更长期限的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产生倒挂。面对这种情况,央行大规模开展逆回购操作,逐步稳定了资金价格。9月份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市场流动性也将逐步回归合理充裕。

  从我国的流动性供给链条来看,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再依托银行间市场向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他市场扩散,最终进入实体经济。今年的情况是,在银行间市场资金较为宽裕、价格中枢下行的同时,实体经济还广泛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能将相对充裕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引导向实体,降低融资成本呢?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