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分层的总量性物价指数,已不能反映出中国不同收入阶层的真实感受。
前几天,我写“没有高烧的高温”的博客,讨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很快,网友点击近百万次,评论500多条,反响可谓热烈。但绝大部分网友关注的却是物价。
网友的强烈反应让我感悟到:人们对宏观的感觉是间接而漠然的,对物价的感觉却是直接而敏锐的。那么,如此强烈的反应背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个迥异的“中国”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不同收入人群对涨价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而当前对于物价的关注和研究基本上都忽略了这一点。因此,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不仅需要从总量上研究物价,还需要对不同收入群体对于物价上升的敏感性予以考虑。
当前消费物价指数的统计中大约1/3与食品有关。然而,中国社会不同收入群体用于食品的比重大不相同。食品支出与家庭总支出的比较被称作“恩格尔系数”,可以表征贫富程度。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低于30%为富裕。2005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和 45.5%。然而,目前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因为也是总量统计,同样掩盖了不同人群之间的鸿沟。事实上,中国已分成“上等”、“中等”与“下等”三个中国,分属于不同“中国”人群的恩格尔系数差别甚大。
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国的“高收入群体”总人口超过4500万,约占总人口的3.5%。这些“先富起来的人”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15% 以下,为典型的富裕型消费。很显然,这些“富人”不仅对于中国的物价上升不会敏感,就是对国际物价的上升恐怕也不会皱眉头。有报告表明:中国公民海外旅游花费在全球都名列前茅。
其次,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口大约在4.5亿左右。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其消费正在从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出国旅游、购房买股也正成为时尚消费/投资的目标。也许中国消费物价指数最能真实反映的就是这部分人的感受。总体上讲,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对于肉蛋及食品价格的上涨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然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还是低收入阶层,在7亿上下,恩格尔系数在50%左右,尚处于温饱有余的阶段。其中,还有8000万左右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属绝对贫困。显然,对这个阶层来说,目前以食品为主导的物价上升使其遭受的困顿,被严重低估了。
无怪乎粮、肉、蛋价的上升会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还有人提出了要将房价考虑在物价之内的奇怪要求。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分层的总量性物价指数不能反映出不同收入阶层的真实感受。
收支统计也需“细分”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大国,并已达国际警戒线。中国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早已不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而是以和谐社会的建设保障经济繁荣。为此,在物价的统计和公布方面,政府也应做出相应努力。众所周知,天气预报如果只报全国的平均气温,而缺乏各区域气温的预报,天气预报就没有意义。同理,统计部门也有必要考虑按照不同人群的收入和主要支出状况计算分层性的收入指数,从结构上来弥补总量统计的不足。
在这方面,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已走在前头。今年年初,他们对江苏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曾进行分层测算,发现:低收入阶层同比上涨了 2.74%,较低收入上涨了2.51%,中间收入涨2.24%,较高收入涨2.02%,高收入涨1.75%,低收入群体的“物价”比平均水平多涨了 0.5%。他们还发现:造成差异的关键在食品,其中低收入阶层的食品消费比重大,城市食品类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为33.9%,而低收入阶层则为 43.4%。
江苏如此,全国情况亦大体如此。江苏统计部门先走一步,全国是否可以跟上呢? (时间:20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