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风险是什么?
2012-4-17 15:49:00
 
    在全球经济“弱增长”的大格局下,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 ,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最低增幅。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凸显出中国经济深层次调整的巨大压力。
  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长略显疲态,增长迟缓的阴影开始笼罩着中国经济,由此,近期中国经济滞胀和“硬着陆”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从经济基本面支撑的角度看,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然而,如果中国还在为保增长而延误经济转型的时机,那么,未来随着中国低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滞胀恐怕就不止于一种“恐慌”。
  就滞胀的成因而言,一般包括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总成本冲击。但长期看,经济滞胀从来都是供给冲击而非需求冲击,就经济规律本身而言,滞胀往往是由于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而产生的。中国经济还很难摆脱对投资的高度依赖,但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放缓以及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可能是中国无法回避的客观趋势。
  从中长期看,中国正处在一个增长放缓的长周期的开始阶段。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而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基础性因素,包括内生、外生,需求、供给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尽管变化的过程是平滑的、缓慢的,但从趋势上讲已接近或达到拐点。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更依赖于要素的增长,要素红利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和生产性较高的人口结构,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在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存在显著的二元结构的特征,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明显低于工业的条件下,由于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廉价的劳动力,企业得以克服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优势,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走向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这样,中国以其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和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克服了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的价值洼地。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资本回报率增长远远高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是,中国廉价要素比较优势的减弱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随着劳动力价格重估、环境成本上升、资源供给紧张,资本回报率下降以及产能过剩,一系列的累积风险将日益加大。对于中国而言,成本的全面上涨将使得中国面临高成本阻力。如果中国不能真正建立起国家的创新基础,又无与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竞争,将会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这是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增加宏观经济中的有效供给,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化解高成本阻力,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才是根本的路径选择。
 
 
  • 标签:硬着陆 滞胀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