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日前宣布第九次中日韩外长会议将于21日在北京举行。届时,韩国外长康京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将来京出席,协商三国合作未来,并交换国际地区问题的意见。
遗憾的是,眼下日韩关系“政冷经凉”,中美关系贸易摩擦,在东北亚形成十字交叉的对立轴,使得中日韩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新时局,中国既是10+3的主席国,又逢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主席国,需要费些心思,找到新合作契合点,摸索新的合作方式,以新合作来带动地区关系缓和,推动区内经济发展。
20年前,中日韩领导人正是为共同应对危机,与东盟首脑构建“10+3”合作机制,推动形成了独具东亚特色的产业链、价值链和文化圈,开启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文明间的合作典范。如今,作为东亚地区合作的主渠道核心,“中日韩”更要拿出大智大勇来捍卫多边、开放、自由的贸易体制,抵抗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在太平洋西岸举足轻重,合起来在世界也堪称一极。2018年中日韩三国对世界出口合计3.8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出口的20.1%,进口合计3.4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17.2%。如果中日韩自贸区能成,无疑在世界贸易舞台上是一支“彪悍的力量”。在自贸区建设上,中日韩采取了开放、公开、不约束的方针,三国不仅在10+3框架下与东盟及其主要成员国达成自贸协定,且与区内外广泛签订了多种类型“自贸协定”,作为世界级的贸易集散地,有效促进了全球自由贸易的扩展。韩国则因与世界三大市场的中美欧同时签订了自贸协定,大幅提升了自贸覆盖率。截至2018年6月底,韩国与中美欧等签署了15组FTA,FTA覆盖率达68.2%,堪称自贸区优等生。日本也选择性地签署了若干双边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并达成“日欧EPA”和“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同时,三国都积极推进包括东盟+中日韩+澳新印的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广泛构建FTA阵地。中日韩探索的互不约束、积极开放的自由贸易合作机制,与10+3、APEC相互支持,有力地维护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权威地位,支持了以WTO为主导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
过去20年,中日韩已互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贸易地位均接近美国。如中美韩连续10年成日本贸易伙伴前三。中日韩为核心的亚洲贸易相互依存,快速发展,对世界的进出口已追平欧洲,如2018年亚洲出口总额达6.5万亿美元,接近欧洲的6.9万亿美元,约为北美(2.1万亿美元)的3倍。亚欧出口合计占世界的70%。这意味着以亚欧大陆为依托的“一带一路”成全球贸易的主战场,而以投资、发展导向为特点的“一带一路”也必成全球化的新潮流。近期,美国10年债与2年债收益率倒挂,就反映了美国市场的投资预期收益率已不再具吸引世界投资的魅力。“一带一路”广阔天地所释放的超大规模投资需求,必将演化出前所未有的投资效应。这就决定了今后的区域合作及国际规则的发展方向,不应是向太平洋彼岸漂移,而应扎扎实实立足亚欧大陆。因此,更要防止“耕了别人田,荒了自己地”。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中日韩同步改革的深化,三国的技术和制度创新齐头并进,新技术新产业领先世界。依托RCEP约35亿人口的大市场,亚洲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标准必将得到市场认可,由此,“数字贸易”必将在这一广阔区域自然形成,推动世界“数字经济中心”东移至亚洲。这样,中日韩合作就不得不考虑得更长远、更广泛一些,兼顾未来WTO改革,使之能盖得住经济形态、贸易形式数字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