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缘何缺席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2015-4-20 14:03:00
 
    4月15日,经现有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瑞典、以色列、南非、阿塞拜疆、冰岛、葡萄牙、波兰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至此,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57国已全部确定,今后,其他国家仍可加入亚投行,但只能作为普通成员国。显然,这份名单中少了美日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其背后折射着怎样的世界认知呢?美日真能淡定于外吗?
  实际上,围绕中国主导建设亚投行,美日一直表现得很异样。大致原因无外乎在于其对世界的认知过于陈旧,如此,也必将形成战略误判。
  一是美日认为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将对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构成挑战。1966年在日本倡议,美国支持下,美日主导建立了“亚洲开发银行”,并列成为最大出资国,迄今,其成员已达67国和地区。在组织机制上,日本始终占据着派驻行长的地位,美国事实上充当着幕后“总监事”角色,如此,亚行体制事实上是美日共主体制。在宗旨上,亚行的设立意图是促进亚洲大洋洲经济发展,解决贫困、教育、减灾等发展问题,年投融资确认额达131亿美元,投融资余额累计843亿美元。其中借款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印度(占27.9%),中国(17.4%)和菲律宾(9.3%)。为了促进最贫困地区发展,还设立了超长期、对超贫困国家提供支持的“亚洲开发基金”,主要出资方为日本(占37.9%)、美国(14.2%)和澳大利亚(7.6%),不可否认,对亚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正如此,美日认为中国另起炉灶,主导亚投行,是对亚行的挑战。但美日忽视了亚洲的现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亚行的融资能力受到体制和历史的局限性制约,每年能支持的项目极为有限,无法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亚投行的设立是对亚行体制的补充,而不是挑战,充其量在项目运行上会形成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实现融资效率化。显然美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竞争型互补性。
  二是美国认为中国主导国际金融机构是对美元体制的挑战,其依据是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乃至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共同构成了“国际货币体制”的支柱,而其主导权在美国,美国也正是利用对其控制权,才掌握了国际货币体制的主导权,甚至美元霸权。但显然,这种思想反映了当今美国部分人对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的本质认识不足,依然沉浸在“黄金美元汇兑制”的知识中,而没有看到世界的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制的发展,甚至对美元也缺乏与时俱进的认识。事实上,1971年尼克松声明宣告黄金与美元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制”中的以黄金美元为基准的“固定汇率制”终结。而“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制”的核心支柱。依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不过是辅助机构,并不是构成“国际货币体制”的制度,无发挥制度功能。即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特别提款权”(SDR),也因其规模太小,不足以发挥“国际流动性供给”的制度功能,不具备“国际货币体制”的另一重要制度,即“国际流动性供给机制”的完整属性。事实上,1971年以后,纽约金融市场扮演了美元国际流动性供给的角色,形成了以市场为依托的“国际流动性供给制度”,这是“美元体制”的基础。迄今,无论是IMF、还是世界银行都不具备国际货币体制的制度属性。如此,即便亚投行与IMF、世行、亚行同等发挥作用,也并不具备挑战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功能。显然,美国部分人因知识不足而“想多了”。
  三是美日都有人担心亚投行的设立,将促进“本地储蓄转化为本地投资”,进而对流向美、日的资金形成“断流”,威胁其“资金循环体系”。特别是,鉴于以纽约为中心、以美元为表现的“世界资金循环圈”,是支持美元霸权的资金基础,而亚洲则是世界资金源头之一,亚投行主导的“资金断流”或“截流”必将威胁美元、日元地位。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当前,美日都大搞量宽,央行吃进巨额国债,迟早要吐出,需要亚洲以丰富的资金接盘。亚投行支持亚洲搞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促进亚洲储蓄直接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接盘”美日国债的资金必然减少,威胁其“退出战略”。但显然,美日当权者或智囊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还在用旧脑筋看新世界,没有看到亚洲的发展。且不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将开启巨量的潜在需求,对包括美日的世界经济构成支撑,事实上,冷战结束后,亚洲经济大发展,亚洲储蓄丰厚,足以支撑世界资金循环。据亚行统计,2014年亚洲(不包括日本)发行的以本地货币计价的债券(包括国债和企业债)已超过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亚洲地区消化了8万亿美元的储蓄,并未引起美日资金短缺,更谈不上“资金断流”或“截流”。相反,亚洲资金依旧大量流入美日股市、债市,支撑其高扬的行情。另一方面,1997年东亚货币危机后,亚洲各国外汇储备增加,公共、民间资金充裕,这是冷战后亚洲走入市场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果。对此,美日保守势力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显然没有与时俱进。
  由此可见,美日在亚投行问题上表现的“例外”,折射出其对世界、亚洲发展的认知不足,战略误判,如此,其战略决策也必将是错误的,若不修正,被世界淘汰的命运也是可以预见的。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