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诱饵
2012-4-16 11:20:00
 
    2012年1月28日正值星期六,这在整个非洲尤其是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非洲国家以及埃塞俄比亚来说,是一个举国休息和全家团聚的日子。这一天注定非同寻常──这一天,非盟会议中心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落成典礼,与此同时,非盟在这座会议中心举行第十八届首脑会议。
  非盟会议中心,其概念肇始于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经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提议,全部由中国政府出资,于2008年11月10日开工仪式,2009年6月16日正式破土,2011年12月23日竣工,建设用时一年半,建造费用2亿美元。工程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由办公楼、会议楼和辅助配套设施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为高99.9米(象征着1999年9月9日“非盟日”)、地下一层地上20层的办公楼。
  这幢大楼无疑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就视觉美学而言,U字形的建筑群体,合理、高效、节能的设计原则,原非盟总部轴线与新会议中心轴线充满想像力的空间连接,气魄不凡的梯形入口广场,办公楼几何式构图的方格网内向立面与竖向线条勾勒的外部立面的浑然一体,与城市中心其他高层建筑物的和谐呼应,顷刻之间,它不仅跻身为埃塞俄比亚首都的最高建筑,而且成了亚的斯亚贝巴的崭新地标。
  非盟会议中心所承载的意义,远远不止一座造型优美、光彩夺目的大楼。“它既是非中友好合作新的典范,也是非洲复兴崛起的标志,它重新点燃了非洲人民对非洲未来的希望”(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典礼致辞语)。
  不出所料,这样一座寓意深远而又雄伟、现代化的建筑,也引发了一些担忧甚至指责。批评者指出,这栋楼由非洲以外的国家设计、建造和维护,在改变外人对非洲和非洲人民的歧视的行动中,非洲又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因为“中国送给非洲的礼物”其实等同于特洛伊木马,意在消磨非洲人对诸多事务的辨别能力,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操纵非洲。
  与绝大多数欢欣鼓舞的非洲人不同,个别非洲裔人士心情复杂,想法离奇。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霍华德大学读博非洲研究(发展与政策)专业的博士生齐卡·伊泽尼亚(Chika Ezeanya),可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另类。她在自己1月26日发表的博客文章中,从历史、安全、文化和非盟理念4个角度,高度怀疑中国的诚意和非洲领导人的智商,认为中国赠与的这套新的超级现代化的非盟总部大厦,是不折不扣的“非洲悲剧”。
  然而实际情况则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共有1200名中国和非洲工人参与,用工最多的时候,中、埃双方工人加起来超过1500多人。另外,虽然98%的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也来自中国,高峰时使用工人900人左右,但是,采用中国工人一比一带当地工人的方式,培训了大量埃塞俄比亚建筑工人。
  伊泽尼亚女士或许深切洞悉了西方殖民帝国曾经带给非洲的无尽苦难,事实上,非洲直到今天仍然在精神、文化、经济、政治和历史遗留问题上饱受其害。与之相反,中华文明的中庸和包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中国和平、共赢、公正的国际行为模式,恰好有机会发扬光大,彪炳于世。
  正在崛起的现代民主非洲是自己命运的决定者。历史必将证明,非盟新大楼建成启用,是中非关系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成就。它本身就是一座无言的历史丰碑。
 
 
  • 标签:非盟 非洲悲剧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