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发展辨析
2009-11-18 16:16:00
 

    (成文于2007年12月6日)以《公平和发展》为题,世界银行展开对2006年度的发展报告,的确是意味深长的。当大多数人还将公平视作政治领域或顶多是社会领域的追求时,世界银行向世人昭告,公平亦有其不可替代的经济意义——“公平性不仅本身是目的,而且由于公平性往往刺激更多和更具成效的投资,从而导致更快的经济增长”。反过来说,“如果经济和政治的不平等程度高,在经济制度和社会安排上,会系统性地偏向于影响力较大者的利益;这种不平等的制度会产生经济成本”。

世行报告对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种种不平等现象,作了详尽的解读。胡鞍钢教授则联系中国事实已经存在的“多维不平等”现象,一一作了披露:“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收入分配、财产分布和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些显著的差异使城乡居民之间形成了在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迥异的国民待遇,这可以称之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同时,中国各地区的不均衡发展也使不同地区的居民的收入财产状况和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这可以被称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从收入的不平等到教育的不平等,从医疗卫生的不平等到社会保障的不平等,教授娓娓道来,令人折服。

对于“公平的意义”,教授作了辨析:“平等”与“公平”是两个相似而又具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公平不等于收入的平等,不等于健康状况的平等,也不等于任何其他具体结果的平等,“而是一种机会平等的状况”。与此同时,教授呼吁“建立公平的发展观”,并就促进这种“公平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在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目标要求和价值取向看待时,我以为,我们万万不可迷失了方向和路径。在社会上“大有人在”地批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信条时,我认为10个人中,大约有9个是不分青红皂白,并且是错拿了道德尺度取代经济法则。就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言,毫无疑问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公平正义。但就与劳动报酬挂钩的初次分配而言,则毫无疑问地应坚持“效率优先”。

“效率优先”是否就意味着不顾公平?我觉得持这种看法的同志,多半是滑入了“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泥潭。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上天然就存在效率和公平的两点论。强调“效率优先”,不过是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又做到了重点论而已。无论如何,它不会就此变成了“一点论”的片面性。

不在初次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就难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就难以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新局面。这和坚持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等的“公平的发展观”,本来就是一致的。至于由于“家庭背景、种姓、种族或社会性别”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经济成就的不同,或谓“由于国籍、种族、社会性别和社会群体造成的极不公平的人生机会差别”带来的收入差距,理所当然地应通过实行国家和民族平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支持人口迁徙和要素流动、均等化地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途径解决。

凡事不可绝对化。在公平发展的问题上如此,在其他的领域,难道不同样地“亦然如此”吗?

 

(刊于《发展规划研究》2007年第9期)

 

 

追求公平的长期繁荣

◎胡鞍钢/

 

2006年的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以“公平与发展”为主题,对公平的内在价值,以及公平对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作了全面的论述。世行报告在描述不平等问题时,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进行了分析。国家之间的机会不平等是十分惊人的。除中国和印度外的大多数其他低收入国家和富裕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包括几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四个先天因素的不平等:种族、出生地区、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出生时父母的职业,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决定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先天性因素决定的不仅仅是未来的收入,同样还影响教育和健康水平;同时,在许多国家中还存在享受服务的不平等和性别的差异。此外机会不平等还存在代际传递。

对于中国持续、健康的发展而言,关注国内不平等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一、中国的多维不平等

中国在连续保持20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人类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产生了多维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收入分配、财产分布和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些显著的差异使城乡居民之间形成了在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迥异的国民待遇,这可以称之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同时,中国各地区的不均衡发展也使不同地区的居民的收入和财产状况和公共服务水平上差异显著,这可以被称之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1.收入不平等。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了“缩小—扩大—缩小—扩大”的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在19902004年的14年中,即使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这一差距也扩大了5倍左右。

2.教育不平等。从教育的经费投入来看,直辖市市区的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直辖市县,再次是一般市区,一般农村县最低。直辖市市区的平均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都在一般农村县的3倍以上。目前我国的文盲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

3.医疗卫生不平等。首先,卫生健康投入方面,城市和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绝对差距,由1990年的相差120元增加到2002年的相差664元;而到2002年,城乡人均卫生费用比值接近3.5倍,这是导致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其次,城乡居民在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程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001年,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人,而农村只有2.4人;同时,卫生资源向大中城市不合理地过度集中,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资源拥有不平等现象。

4.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平等。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向社会保险方面倾斜,而针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支出只占很小的比例。中国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和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公平的意义

“平等”与“公平”是两个貌似而又具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公平不等于收入的平等,不等于健康状况的平等,也不等于任何其他具体结果的平等,而是一种机会平等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个人的努力、偏好和主动性,而不是家庭背景、种姓、种族或社会性别,成为导致人与人之间经济成就不同的主要原因。公平性不仅本身是目的,而且由于公平性往往刺激更多和更具成效的投资,从而导致更快的经济增长。从内在性和工具性角度来看,机会不平等会加剧经济效益的低下、政治冲突以及制度的脆弱性。而当社会更加公平时,穷人可以得到“双重红利”。一方面,公平程度提高可以使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公平程度提高可以改善制度。

 

三、建立公平的发展观

从公平的视角出发,发展政策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减贫政策应该对主导群体的影响力、特权和补贴进行再分配;政策设计应当评估各种可能的取舍方案;应当将增长政策和公平政策统一考虑。在公平的发展观指导下,政府需要通过公共行动来对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不平等进行干预,具体可在健康服务、司法、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实施。

 

四、促进中国公平发展的思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政府的公共行动,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打造出一个公平的环境。第一,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增长、运用市场机制方面,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收入分配、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分配、卫生健康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方面,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第二,坚持正义原则,使社会弱势人群获得最大利益。第三,把握好机会平等和社会救助原则。第四,坚持“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原则。第五,坚持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原则。第六,公共财政实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

 

     (文章来源:《光明观察》)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