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初,中共中央召开首届中央社会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对于社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完善和发展教育培训体系,建强社会工作者队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建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是建设一支对党忠诚、恪守为民之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信访工作队伍。信访工作是党进行政治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更是党进行民意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建立了信访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完善这项制度。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制度,将其作为政治决策和民意沟通的重要渠道。二是建强专业化社区工作队伍。基层社区工作者面向基层居民,需要具备把党的思想、政策向群众讲解传达清楚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动员各种力量为居民服务的能力,能够与居民拧成一股绳,把居民动员起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不断提高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认同感。三是不断完善和发展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志愿服务能力建设。要不断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全国有两亿多注册志愿者,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通过组织建设、项目开发把注册志愿者发展好、使用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设计把他们引入社会治理,引入新兴领域,做好凝聚群众服务工作,增强新时代社会工作能力。
要紧紧围绕信访、社区、志愿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和发展人才教育培训体制体系。在信访人才培训机制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履职本领、增强服务群众意识等。通过强化履职能力教育培训,注重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等方面的能力训练。社区专业人才培训体制要健全职业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完善治理制度、强化激励保障等。完善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体系等,加强志愿组织拓宽社会动员渠道、开展社会动员的能力等,增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以高质量理论创新支撑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建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完善和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是关键。必须把建构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使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在雄厚理论和方法基础上。
以建立“新时代社会工作研究基地”推动理论创新
在有条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新时代社会工作研究基地”,推动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创新。通过理论创新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工作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推动社会工作理论创新,在特定群体信访工作、人民建议征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业协会商会转型改革、社会组织党建等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促进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与科技融合,设立专项研究经费支持各类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项目及学术交流活动,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完善的图书资料,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与企业、协会、商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培训和项目合作,开设前沿性社会工作课程,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技能。定期对“新时代社会工作研究基地”进行评估,调整优化建设方案,确保研究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动社会工作理论创新与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培养新时代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领军人才,是推动社会工作行稳致远的重要举措。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的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提高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好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应具备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引领团队高效运作社会工作项目,因此要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行业标杆。开设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涵盖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提供管理培训和领导力发展课程,提升人才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理论深厚、实务精湛、领导力强的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写适应高质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优质教材
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编写教材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教材不仅要系统阐述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更要充分体现中国社会的独特背景和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既具国际视野,又彰显中国特色。要深入挖掘和梳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资源,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例如,借鉴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谐观念,将其融入新时代社会工作服务宗旨,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精神。教材应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如信访工作、基层治理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新时代社会工作方法和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教材编写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完善和发展高质量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干部培训建设
加强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干部培训建设,是实现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政治能力培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必须把政治训练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提升政治训练强度,不断提高社会工作领域各级干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能力。社会工作领域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为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意义上,政治能力提升对于社会工作领域的干部来说尤为重要。二是深化专业能力培训。社会工作领域是党在新时期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开辟的新领域,不少干部跨界转到社会工作岗位,尽管基本素质过硬,但社会工作的领导才干还要增强;有的干部对新任职部门实际情况还不太了解,必须抓紧加油充电。三是加快知识更新。社会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这些都离不开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理解和掌握,如理解互联网平台的体制机制和运行特点是把握新兴领域运行规律的基本功。
加强凝聚服务群众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工作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聚焦基层党建引领能力和凝聚服务群众能力建设。一是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强党建人才培养,开展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基层社会工作人才要具备把党的创新理论应用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中,提升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能力,探索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有效形式,提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提升社会工作人才在新兴领域中的治理境界,把服务寓于治理之中,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更好地提供服务、便民利民、凝聚人心。三是聚焦把基层社会治理融入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新境界,培养尊重和理解基层群众的同理心及建设性对话和交流交融能力,提高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能力和评估水平,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加强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和党在新时期社会工作的重点任务。在新时代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师资力量,强化专业培训、推动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等。一方面,提升教育水平,加强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导向。发展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新增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及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另一方面,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新时代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全面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