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将形成大国博弈的长期溃疡面
2014/10/31 14:36:00
 

  乌克兰危机是世界格局变动中间的一个重要事件。去年11月出现大量资本从美国外流欧洲,我们中国战略思想库就曾判断欧元区附近可能将出现动荡,这可能有助于资本回流美国。果然,乌克兰爆发了危机。而危机愈演愈烈,直至发展到今天这一地步,还是让人始料未及。

  在乌克兰危机事件的发酵中,美国操纵的痕迹非常明显。好几次乌克兰的街头政治出现缓和迹象时,美国议员的身影就出现在乌克兰街头,美国官员的声音也出现了,如今年2月出现的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爆粗口骂欧盟“太软弱”.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与欧洲的利益不一致,美国希望利用乌克兰,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打一个楔子,造成一个溃疡面。乌克兰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发酵、溃烂的。既然它涉及到全球格局的变化,那么危机就不会轻易结束。美国的意图,就是在乌克兰留下一个隔绝欧盟和俄罗斯的长期的溃疡面,从战略意图上,这个溃疡面的强度要高于美国对中国制造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从国际大变局和国家大战略的高度去发展中俄关系。我认为,在未来,发展中俄关系的必要性超过中美关系,这不是简单的发展问题,而是关乎未来的生存问题。当中俄形成背靠背的关系,对我们而言,就能在欧亚大陆和海权的博弈之间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不能从短期事件、利益纠葛上去简单地处理问题,要算博弈大账。

  现在中央一再强调“共同体”的建设,确实,我们应当把建立共同体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共同体”的概念不等同于过去的“结盟”“军事同盟”等,在过去的“结盟”“军事同盟”中,参与国往往需要过度承担安全、军事责任,政治与军事意图更为强烈。而共同体是在国际法的准则下,多边或双方签订符合多方/双方利益的国家协议,更多的是承担经济或贸易责任。

  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中国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是被边缘化的国家。无论经济发展还是不发展,西方中心国家对于边缘国家的策略都是挤压与遏制。这种情况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将会逐渐发生改变。中俄之间有没有从利益共同体发展为命运共同体的可能?当然有,以中俄为双中心实现亚洲大陆一体化,并非天方夜谭。这意味着这一区域内,有独立而重组的能源供给,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加上金融业方面的完善,这三大要素构建完整的经济体系。从人口结构来看,中国现有13亿人口,俄罗斯约有1.44亿,这样一个偏正结构的双中心,对亚洲来说是较为稳定的。从中俄的经济结构来看,双方首要需要加强的就是产业联盟,形成资源、制造与市场的互补。

  中国国家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世界多极化,现在中国的大国地位并没有被发达国家所承认,实际上还是边缘国家。如果中俄进一步战略合作,有可能实现世界的一极,我们要顺应着世界发展的趋势去做。

  从战略角度全面考虑,中国在乌克兰事件上,虽然要坚决支持俄罗斯捍卫国家利益的立场,但也需要保持与欧盟及乌克兰关系的平衡,中国与俄罗斯是“穿两条裤子的铁哥们”,不是穿一条裤子,要彼此配合,也有所区别。具体来讲,在乌克兰危机中我们与“唱白脸”的俄罗斯不同,要保持劝和的态度,在这个“长期溃疡面”中当一个协调各方关系的稳定因素,不要激化矛盾。真正解决乌克兰问题,不是某一方单纯的强力路线就可以实现的,美国、俄罗斯、欧洲都做不到,未来一定还是走合力路线,就是在几个力量之间保持平衡。中国在其中有发挥斡旋作用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增加自身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