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三大战略从蓝图向现实转化
2017/1/20 14:02:00
 

自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以来,陆续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十三五时期,正是实施三大战略的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将宏伟蓝图化为现实。

一、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区域发展战略,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乎多方利益,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中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便利化和对外投资的便利化。应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改善交通是这些国家优化投资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前提条件,因此,共同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三是与沿线国家共建产业集聚区。通过建设特区开发区,打造招商引资的平台和载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体制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有利于推动建立当地产业体系,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四是与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领域合作,造福当地民众。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区域合作的重中之重是国际次区域合作。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深化珠三角、广西、云南与相邻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合作;深化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把新疆建成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深化东北、华北与东北亚国家相邻地区的次区域合作,构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核心区和重要枢纽。

在加强国际区域合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国内区域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次区域合作,拉动或引领国内区域合作,通过国内区域合作支撑国际区域、次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进一步加强港澳、海南、广西、云南与珠三角地区在泛珠江三角洲框架内的合作;以长江经济带为依托,以成渝城市群为重要支撑,强化云南、贵州、西藏与成渝的合作,将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有机联系起来,促进东西双向开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以关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支撑,加强西北地区的合作,不断提升向西开放的水平;以环渤海经济区为腹地,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为前沿,打造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

习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十三五时期,应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重中之重,积极稳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疏解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医疗和培训机构、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把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作为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开工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加快建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并逐步成网,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客运专线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构建分工协作的港口群,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航空运输协作机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北京重点发展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天津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河北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四是优化空间布局,改变北京、天津与河北诸城市规模落差过大的状况,加快11个节点城市的发展,培育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四大经济增长极,规划建设战略性功能区,积极承接北京、天津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形成功能分工合作、城市体系合理、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五是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协调联动机制,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合开展河流、湖泊、海域污染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生态廊道。流失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鼓励高等学校学科共建、资源共享,推动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支持开展合作办医试点,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三省市间的顺利衔接,推动社会保险协同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贯我国的东中西部。长江经济带覆盖92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首先要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妥善处理好江河湖泊关系,提升调蓄能力,加强生态保护;统筹规划沿江工业与港口岸线、过江通道岸线、取排水口岸线;划定生态功能区红线,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推进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基本实现干支流沿线城镇污水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其次,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水铁联运、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优化港口布局,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高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强化航空枢纽功能,完善支线机场布局;建设沿江油气主干管道,推动管道互联互通。三是优化沿江城市和产业布局。提升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提高对区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支持城市群之外地级城市的发展,构建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支撑的网络化、组团式格局;四是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走廊。五是探索设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组建环保产业联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

 

  (来源:《瞭望》2017年1月20日)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