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不只保总量,还保民生
2020/7/2 15:11:00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课题。阅政观就此专门请教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

他认为,要扎实做好自己的事,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与水平,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于广东来说,应在做好“六稳”“六保”等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重要工作,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体现更大的责任担当,牵引服务大湾区行稳致远。

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双循环格局

记者: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如何理解“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张燕生:大变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非常突出,中美战略博弈加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化遇到较大阻力,国际贸易大幅萎缩,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无序、动荡、冲突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从国内看,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收官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

当然,危中有机,能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这是关键。应该看到,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和人才等,从全球来看机遇依然广阔。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加要扎实做好自己的事,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现育新机、开新局,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闯过华山一条路。

用新业态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而且把“六稳”“六保”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张燕生: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情况下所作出的非常决策,而且是非常合理的决策。如果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无论是定高定低,对各地都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定太高了,可能会导致过度追求速度;定过低了,可能到最后发现低估了我们的经济恢复能力。

当前“六稳”和“六保”显得至关重要,“六保”更是基础。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六保”的方方面面都是在兜底。其中明确今年将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力度超过了以往。保市场主体本身就是保中小微企业,也就是保个体经营,保住他们就保住了民生,保住了就业。

记者:如何统筹推进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张燕生:首先要做到科学抗疫,不断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恢复信心。

在此基础上,着力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同时,加大对“新基建”的投资力度,形成新的拉动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还是创新基础设施,其实都不是简单的保总量,而是用数字经济、工业服务、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新的业态在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

过去旧的投资已经过了峰值,但新时代所需要的新投资才刚刚开始,它更多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年轻新生代群体的新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会有非常好的成长性,会吸引很多投资,也会成为支撑内需扩大的重要部分。

广东再出发,应答好三道题

记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张燕生:过去40多年来,广东完成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型转轨,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现在,已经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广东,也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海外市场萎缩、科技竞争加大、产业升级承压等,带来了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

这是一个大考。广东应该再出发,胸怀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思考并务实行动,从而在下一个周期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具体来说,广东可以怎样干?

张燕生:对广东来说,未来同样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说过去广东主要靠市场经济、开放经济、工业经济创造了发展奇迹,我觉得未来更多要靠科技创新、规则现代化、产业高度化,也就是说,在当前做好“六稳”“六保”等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要答好科技创新、构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三道题。

首先,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补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公共技术支撑等短板。

其次,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仅要继续扩大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而且要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高水平的双轮驱动动力机制。

再次,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优化升级,形成自有知识产权、先进制造能力、品牌和营销渠道支撑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工业服务、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

此外,应注意避免各种要素成本持续走高,对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造成挤压,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记者:广东提出要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各展所长、赛龙夺锦,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

张燕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广东全力服务“一国两制”大局,可以在大湾区建设中体现更大的责任担当,继续做好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让市场更加开放,牵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行稳致远。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是广东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大举措。通过优化布局、产业融合、构建发展共同体,改变粤东西北地区相对落后的发展面貌,进一步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让全省发展更加协调,这也将增强广东的综合实力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