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稳回升 支撑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长
财政部公布6月份财政收入6867.47亿元,同比增长19.6%,这是上半年来最好的单月数据。近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成品油税费改革后转移性消费税增加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响,另外,借助于加强综合预算管理、清理小金库等措施,非税收入的增长达到30%以上。总体而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全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
但随着下半年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转好,实现年度财政收入增长8%的目标还是有可能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从这些经济指标来看,可以认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效果正在显现,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由“前低”转入“后高”的态势。5-6月财政收入的回升,很大程度上是这一过程在财政上的反映。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3976.14亿元,下降2.4%;而财政支出28902.56亿元,增长26.3%。从上半年走势看,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9.9%,5月份同比增长4.8%,6月份同比增长19.6%,实现了近两个月收入增幅显著回升。但整个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下降了2.4%。
经济由“前低”转入“后高”,应给今年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在一季度6.1%、二季度7.9%的GDP增长速度基础上,要达到年度8%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应当说前景已经比较明朗,而财政收入则要在1-6月同比下降2.4%的基础上,争取实现全年增长8%,今年下半年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任务将是艰巨的。因此,下阶段需在“反周期”的扩张操作思路下,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采取相机抉择、灵活审慎的调控方略,努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着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势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要争取今年后面6个月各月的财政收入同比增幅至少稳定在10%-15%以上,争取接近20%。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国民经济速度、效益方面的指标动向,在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这应是很有希望的。
财政赤字不会大幅超出预算
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以求刺激经济增长,可以说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时各国的通行做法,中国也不例外。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2009年中国安排了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首次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绝对规模为建国以来之最,这体现了为反周期调控大局服务的“积极”特点。另一方面,虽然今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从国际通用的两个指标即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和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看,仍然分别可以控制在3%和20%左右,所以在“积极”的同时又体现了“稳妥”的考虑。9500亿元的赤字相对我国综合国力来说,总体上是安全的。赤字不超过年度GDP的3%,是欧盟签订“马约”时为协调成员国间的利益而设定的,被称为“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警戒线”,其实很有点言过其实,它并不是绝对的标准。明确地按此标准控制赤字的欧盟国家,在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屡屡突破此界线。美国当前更是远远高于此界线(已达GDP10%以上)。我国今年预算的安排暗合于这一控制线,在“积极”的同时也体现了“稳妥”。我并不认为今后一定不能突破3%,当然这个指标不是可以轻易突破的,主要需看往后的发展情况作通盘考量。从目前看,今年很可能不必考虑突破此界线了。有的国际机构和研究者前段时间曾说今年我国赤字占GDP比重要达到5%以上,有的是不太了解中国情况的一种预测,有的是以实行预算调整方案给扩张政策加码为前提。当前作综合考虑,我认为仍以争取完成预算目标为宜,即工作目标仍应是使年度赤字率低于3%。当然,如有特殊情况,再作相机抉择。
按照当前的制度框架,我国财政赤字完全由公债等弥补,不允许向银行透支和借款,这是制度框架下无结余可动用时的唯一选择,可有效保证不发生货币的“财政性发行”。当前我国名义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约20%,如加上隐性的公共部门债务,粗算也应不超过40%,安全区还较大。按照欧盟的标准,预警线是60%,我们还有不小的距离。增发国债是可行的,但今年下半年还不是必需的。国债市场发展一要结合国债品种的多样化,二要结合金融深化与创新。
继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一”和调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负等举措,2009年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的税费改革措施,实行结构性减税。比如,以全面的增值税转型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和更积极承担投资主体角色;适当从低调整房地产税费政策;暂时减征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仅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一项,企业一年可减负约1200亿元。据测算,各项结构性减税和减少行政事业收费政策,总计可在2009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500亿元。当前我国已有的财政赤字规模使得减收增支压力非常大,财政政策应有全局性把握,要考虑财政的安全性和风险性,从这个角度上讲,要特别谨慎处理减税问题。应该说,我国继续减税的空间已经不大。
2010年后,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拉动内需的政策效应将比2009年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将逐步形成。财政方面实行什么类型的政策,应该根据今年下半年经济和财政运行情况确定,但总体上说,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应该在为总量调控的“需求管理”方面尽力做出贡献的同时,更多地在结构优化的“供给管理”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空间是比较可观的。
财政支出政策与管理需做好结构优化的“加减乘除”
自2008年秋季以来,不断出台的调控、改革举措等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并将继续体现政策效应,使经济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并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财政支出政策要继续做好“加减乘除”的结构优化文章,注重继续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财政分配格局,继续强化财政的社会公共性支出和经济建设投资,从政策方向、项目结构、资金管理、工程监理、机制创新各层次上,着力提高财政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给予社保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必要的支持,加大对那些惠及民生、急需财政投入支持的地区和行业给予更多的直接支持。今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比去年的预算增加4875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财力集中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最急需的重点和形成有效供给、支持长远发展后劲的方面。
“减”就是合理实行结构性减税,降低行政成本,管好“三公”消费。今年的财政政策和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2.52 -0.79%]危机时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今年减税的力度很大。包括增值税转型等在内,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500亿元,这将有利于激发企业发展潜能和居民消费活力。
“乘”就是政府的支出,特别是投资,应该产生“乘数效应”,要千方百计地以两年1.18万亿中央投资、4万亿元投资项目来拉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的跟进,努力引致更多的非政府资金参与反周期调控过程,形成合力。这是最值得我们追求的方向。前段时间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要以政府200亿元贴息资金拉动4600亿元社会资金,就是乘数效应、放大效应的生动案例,其他如BOT、TOT、信用担保等鼓励、引导社会资金与民间资本积极投资的方式,都应更加有效地运用起来。
“除”就是要免除浪费、腐败,免除大家深恶痛绝的资金被挪用、以公谋私的现象及其制度土壤。改变国家财政包揽过多的分配状况,将应由市场和社会负担的部分从财政支出中分离出去。对一些不合理收费、不合时宜的垄断、扭曲机制和设租、寻租机制,应在深化改革中着力给予彻底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