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形势]中国宏观调控仍有很大空间
2024/10/21 10:46:00
 
  近年来,国际经济局势变幻莫测,主要国家经济表现分化。2024年,从外部看,以俄乌冲突和以哈冲突为标志的地缘冲突,仍有延续外溢风险。一些国家的大选,尤其是美国大选也会带来变数。从内部看,地产局势如何,传统工业企业利润如何,地方化债力度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如何,会深刻影响到今年中国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如此,以财政和货币为核心的宏观政策是空间受限还是大有可为?笔者以为,前期积累的谨慎基调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空间逼窄,而是蓄势待发。
  宏观政策并不构成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这是必然的。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发展,依赖法治化和市场化。法治化即人类交往规则,即广义社会契约。市场化即市场是配置要素的决定性力量,市场本身是开放多元并以企业家为核心。350多年来的人类现代化之路,证实了法治化市场化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对外开放或意味着法治化和市场化行进至深水区。以凯恩斯主义为要义的宏观调控实践至今不足百年,财政、货币政策构成了政府短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影响经济短周期但不决定大趋势,宏观调控显然无法构成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底层逻辑。
  尽管如此,宏观政策仍然很重要,毕竟经济有起伏,宏观政策致力于弱化周期波动,因此逆周期是其政策特色。在中国的实践中,两种提法值得关注。一是稳健的宏观政策。如果经济过冷,放松和积极就是稳健;如果经济过热,紧缩就是稳健,脱离产出缺口说稳健,没有实际意义。二是跨周期。
……
 
 
 
[财政金融]谈谈货币政策的工具箱
2024/2/23 9:25:00
 
  一国央行往往有多重手段来执行其货币政策,粗略来说,可分为行动和宣示两类。所谓行动,就是通过调整货币数量、价格以及资产交易,来达成央行的目的。所谓宣示,就是以口头干预的方式与市场沟通,使金融市场运行在央行可接受的范围。正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所说,尽管央行总是较频繁地进行宣示,但惯用的还是行动,当市场形成强烈的一致预期时尤其如此。
  就货币数量调节工具而言,需要了解具体目标和手段。一些人认为应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但其缺陷显而易见。如果高增长高通胀,则名义GDP增速会很高;如果低增长加通缩,则名义GDP会更低,据此调整货币供应量将是强烈顺周期的。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应该有“基准”意识,即增长、通胀和就业是否处于央行预设值之内,如果有产出缺口,或者物价、就业不理想,则相应地调整货币供应量。
  应该意识到的是,社会信用总量是内生的,央行释放的基础货币能通过货币乘数最终形成多少社会信用是很不确定的。货币乘数往往呈现出高度的顺周期性,而社会信用总量是否稳定,会直接决定实体经济产出收益和资产价格表现。
  央行应更关注社会信用总量的平稳,以及国家加总的资产负债表的可持续平衡,而非货币供应量本身。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之后,主要国家的央行逐渐远离了数量工具选择。
  就货币价格调节工具而言,需要了解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
……
 
 
 
[其它文章]2020及未来三年地产形势十个预判
2020/1/13 10:24:00
 
一、市场已进入高位平台期,无大起大落。
  这是谈市场总体前景。
  2019年,尽管从相关数据看,房地产市场有所增长,但这种增长可能尚待观察。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百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70%,而百强的销售权益比为80%左右,因此,销售数据可能被高估了约15%。当然,以前也有通过合营联营等方式掺水的做法。但近年来,排位压力使销售权益比下降较快。从地产企业的实际反映和利润实现看,2019年楼市实际情况可能不比2017和2018年好多少,市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明显放缓。
  但也无需为此悲观。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不是让楼市不增长,而是无法容忍楼市的过快增长。2019年和2015年相比,销售面积增约50%,而销售金额翻倍。如此膨胀下去,意味着2023年楼市要销售超过2000万套住宅,销售额达到家庭部门收入的60%,这是难以想象的。
  简要结论是,楼市高位平台期可能已经形成,不激励但也不过度约束楼市,地方政策的微调余地大,因此,楼市将进入每年呈微弱个位数增长的平台期,每年销售面积约15亿平米、销售额约15万亿元。出现特别不利于楼市的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很小。
  二、2020年宏观经济政策调子较暖,但挑战仍多。
  这是谈经济总体感观。
  围绕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能不能保6,经济学家正在无谓地争吵。要分清长期和短期。短期看,2020年是多个目标叠加的年份,需要维持较高增长。财政和货币政策不会太冷。但应该看到,货币政策不会有超预期的宽松,尤其是流动性数量不会太宽松,地产融资将变得更艰难。
……
 
 
 
[财政金融]股市新疲态下还有机会吗
2016/5/24 16:51:00
 
    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速被定义为L型,也就是说,2010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不断下行,并非三期叠加带来的暂时状态,而很可能是中国经济长久性地换挡,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如果权威人士判断的L型成立,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的投资收益率也将逐步下行。同时,中国A股市场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增长周期和宏观调控周期影响,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那么,如何看待年内以及2017年中国A股市场的可能机会?
  从人、狗和绳子看增长周期和货币周期
  当我们尝试对A股市场的估值是否合理进行评估时,需要一个简洁清晰的框架,否则无从认知股价是否合理。除了最常见的市盈率、市净率指标外,股市市值/GDP之比、托宾的Q比率以及戈登模型是另外三个可以考虑的简单评估方法。
  1.就A股市值/GDP的占比看,巴菲特认为,这个比例在50%~70%较合适,超过100%则有高估之嫌。截至一季度末,中国A股总市值约在45万亿元,但特别的是,其中流通股市值只有35万亿元,而自由流通市值仅约22万亿元,扣除证金公司的持股后,很可能目前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不足20万亿元。
  2.就托宾的Q比例看,目前中国A股市场中,不少中证50的大股票尤其是银行、煤炭、钢铁等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低于公司重置价值。Q比例如此偏低,折射出投资者对部分行业中长期前景的悲观心态。
  3.就戈登模型而言,A股的估值可以视为折现率扣除永续增长率之后的倒数。贴现率可以用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之和来描述,永续增长率可以用中长期经济增速来描述。
……
 
 
 
[宏观形势]中国经济呈现四点新因素
2015/4/24 13:40:00
 

  近期中国A股市场上升力度大,显示中国住户部门在加速调整资产配置,即权益类投资的比重持续上升。近日有外媒批评中国投资者受教育程度低,如果以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投资者的文化程度和当下中国相比,几无大的差别。因此所谓中国股民文化程度低下、因此漠视市场风险云云,纯属扯淡。不过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仍然占比不够,中小投资者众多,确实是问题。


……
 
 
 
[财政金融]现在的A股是“互联网+庞氏”吗?
2015/4/1 10:51:00
 

  目前A股市场出现了蓝筹估值不佳,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十分火爆的情况,场外增量资金也在不断入场。其背景则是中国经济增速的不断下行,和“互联网+”概念的逐步流行。让人们怀疑,现在的股市是一场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造就的庞氏骗局吗?


……
 
 
 
[财政金融]人民币为什么不贬值
2014/12/19 10:20:00
 

  关于人民币汇率,一个十分重要但却被忽略的问题是,为什么次贷危机至今人民币不贬值?

  次贷危机之后欧洲、美国、日本的货币操作,无非是联手操作利率,使之处于空前低的水平,另外就是欧元和日元汇率的显著贬值。不仅如此,全球贸易和投资也陷入困境,国际贸易增速甚至低于全球经济增速。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观察,人民币究竟是低估还是高估了?只要在全球主要国家走一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从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来看,持续上升的汇率,人力、土地和资金价格,已使得中国外贸大致和日韩处于同一竞争线上。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制造业产业升级进展并不快,因此中国产品和日韩产品在品质上的差距并没有显著缩小,但价格优势却基本丧失了。

  从人民币国际化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第三极充满兴趣,但从清迈协议多边化,到香港离岸人民币的清算行模式,到人民币跨境购销的代理行模式,到新近双边挂牌和交易模式,人民币国际化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仍然横亘在前:资本项目难兑换、人民币汇兑清算安排的复杂性,以及境内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我们不否定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但要清楚地看到:应对新常态调整汇率水平,是近渴;人民币国际化,是远水。

  从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看,2012年和2013年,人民币分别升值2%和8%,这使得中国外贸雪上加霜。我们必须看到,至少连续两年,我们的海外顺差大于结售汇顺差,这可能暗示着资本已开始外流。


……
 
 
 
[体制改革]存保制度让存款人认识风险
2014/12/2 14:55:00
 

  目前较低的风险溢价显示出,主要并非货币供应不足,而是中国金融生态决定了创新不足和实体经济的风险收益不足

  全球至少110个国家建立起了存保制度,而中国则在沿用多年隐含政府担保之后,迎来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姗姗来迟。

  对一行三会而言,意味着金融安全网的强化

  一是存保制度还有着落地的过程。目前只是条例颁布,到实施仍有政策缓冲期。此外,从存款保险基金发展到类似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存款保险公司,仍有较长的路程要走。

  二是对金融监管体系的协调要求得到提升。央行从最后贷款人、宏观审慎到存保制度的金融安全网建设,对问题银行的认知,部分来自于自身能力,部分还需依赖其他监管机构。从欧洲一些银行倒闭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存保制度应具有早期介入功能,而不是迟至银行无法存续时再介入。央行牵头监管人的地位需要强化。

  三是小银行的牌照价值将迅速下降。存保制度的建立,如果能使小而劣的银行平稳迅速退出市场,那么同时必然给央行和监管当局加速发放小银行牌照创造了条件。

  四是存保制度本身并不能减少银行倒闭宗数。IMF的相关研究显示,银行倒闭宗数和是否有存保制度基本无关,和经济周期较为相关。通俗地说,存保制度是救护车,是隔离区,但不是不死仙丹。存保的贡献在于使银行的倒闭变得有序,风险传染得以尽量隔离。


……
 
 
 
[宏观形势]2015年宏观经济的十方面看法
2014/11/19 17:06:00
 

  非常高兴跟大家汇报我对2015年以及未来三四年间,全球经济以及中国宏观经济一些初浅的理解。

  一、外围市场:不要低估欧美经济的韧性

  在谈中国经济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全球经济。首先,全球经济我们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不要低估欧美经济的韧性。各位可能会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表示忧虑,但这种忧虑如果现在还在继续就是不恰当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经济增长,GDP今年大概2.0到2.2,明年比这个增速应该更快0.5个百分点,所以美国经济仍然在持续复苏。如果不是复苏势头明朗,QE和QE3就不会退出,加息的节奏就不会越来越快。

  然后是欧洲,欧洲在2014年的经济显然是令人失望的,这让很多人对2015年欧洲经济产生了忧虑,这也没有道理。因为我们注意到,像英国这样的非欧盟国家经济还是不错的。从欧洲总体的经济来讲,今年GDP只有1%的增长,明年的增长比今年快0.3,同时欧洲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从整体来说,欧美经济明年好于今年是大概率。


……
 
 
 
[财政金融]从次贷危机看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困惑
2009/4/25 11:16:00
 

    次贷危机从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人们的关注点也集中在金融层面,但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的全貌。我们把目光放远,回顾1973年至今美国的财政、金融政策的历史,可以看到金融理论和实践面临的几大困惑。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8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