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有机:特朗普2.0下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
中国和东盟国家普遍认为特朗普2.0时代将对中国一东盟关系形成一定冲击。多数分析者对“中-美-东盟”关系的未来走向持谨慎态度。首先,作为印太战略的始作俑者,特朗普政府历来善于威逼利诱东南亚国家对华保持距离。当前美国将中东局势与俄乌冲突视为更具紧迫性的议题,故“特朗普印太战略2.0版”尚未正式出台。但可以合理预期,今年第二季度或第季度后,特朗普政府很可能将战略焦点转向亚太地区,并推出一系列令人意外的非常规交易政策。其次,特朗普政府已明确其全球关税政策,加之其在科技、制造业、金融领域的“美国优先”政策取向将拉东盟国家脱离中国经济体系,直接挑战中国一东盟经济关系长期以来的压舱石作用。再次,南海问题一直是美国操弄和恶化中国一东盟安全和政治关系的有力抓手。尤其是从菲律宾小马科斯总统上台以来,中菲关系出现波折,中国与东盟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推进难度加大。最后,特朗普对多边主义的轻视,从APEC到东盟主导的东亚地区合作都可能因美国减少参与而受到影响,这也将压缩中美通过东盟平台进行战略协调的空间。
但是“特朗普2.0冲击”将难以撼动中国1-东盟关系的基础。中国—东盟关系的基础具有系统性、牢固而具有韧性,能不断根据内外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一是双方多年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乃至亚太地区架构,共同推进全方位地区合作。二是双方常年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关系,中国企业出海入局东南亚的内生动力强劲,同时东盟国家与中国形成了深度融合的经济互补关系。三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及可能废除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政策倾向,将会拉近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四是在南海问题等传统安全问题上,中国和大部分相关东盟国家都比较克制。而在救灾疫情等人道主义救援合作,及反贩毒反电诈等非传统安全合作上,双方已经形成因事而动,由点成网的合作式。在此基础上,中国和东盟合作关系,正在替代美国,成为推进地区合作的共同领导者。
逆势而上:特朗普2.0下中国-东盟关系升级路径
在“特朗普2.0冲击”下,中美关系、美国一东盟关系、中一美一东盟三边关系有可能呈下行状态,但中国一东盟关系则有可能逆势上升。事实上,“特朗普1.0时期”(2017-2021)正是中国-东盟战略关系全方位大发展时期。因此,中国-东盟可以将被动应对“特朗普2.0冲击”,扭转为主动借势“特朗普2.0动力”,借助领导人互访、以及现有的全方位制度化合作机制,全面升级中国-东盟关系,塑造中国与东盟和平发展区,成为稳定亚太秩序的基石。
一:鉴于特朗普2.0冲击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普遍危害性,双方可加强热线联络、战略沟通和政策协调,尤其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比如,双方可以商议如何抱团取暖,共同应对特朗普各个击破的关税政策。
二:鉴于特朗普2.0冲击可能对东亚地区合作乃至亚太合作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可高举多边主义、开放性地区主义、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构建包容性地区秩序等大旗,坚守地区合作的道义阵地和基本架构,开拓新兴领域合作,塑造新型地区领导力。这些新型地区领导力包括绿色合作地区领导力、数字合作地区领导力、人工智能治理地区领导力、互联互通地区领导力、包容合作型地区规则领导力等。
三:鉴于特朗普2.0政策将导致经济全球化受阻,而地区主义将进一步兴起的大趋势,中国-东盟可以打出全球跨区域合作的旗帜,横向扩展连接,如推进中国-东盟-南太(澳新)、中国东盟-欧盟、中国-东盟-海合会、中国-东盟-非洲、中国-东盟-中亚、中国-东盟-拉美、中国东盟-印度(南亚)合作等,形成更广阔而坚实的全球性跨区域合作网络。
四:鉴于特朗普2.0冲击带来的全球价值观分化和地缘政治经济对立,中国和东盟可携手倡导更具包容性、多元化的价值理念,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如推广郑和和平文化、亚洲价值观倡议与行动、全球南方价值观倡议与行动、金砖国家价值观倡议与行动、全球治理价值观倡议与行动等。
由此,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从“互联互通1.0”跃迁至“文明共生2.0”。当美国执着于修建隔离墙时,中国与东盟更应思考如何建造通往未来的桥--这座桥的桩基应深扎数字文明的厚士,桥身需铭刻共商共建的智慧,而桥的那头,连接着属于21世纪的新型区域文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