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思路和主攻方向
2023/12/20 9:48:00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及特征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从三次产业结构及其重要支撑来讲,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其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建设制造强国是核心内容。二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使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三是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与服务体系,这与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息息相关。四是鼓励和支持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形成代表未来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五是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六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建成立体综合运输统一大网络。
  实体经济、创新引领、协同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个重要特征。概括来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建设实体为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由此,协同和创新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
 
 
 
[财政金融]抓牢经济循环畅通无阻这个关键
2021/2/5 16:17:00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最根本的抓手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如果说新发展理念是“根”和“魂”,那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桥”和“路”,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正因如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乃至全面现代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
 
 
 
[战略规划]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2021/1/15 16:34:00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途径,是新发展阶段大战略的“纲”或“魂”,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大战略已臻成熟。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未来15 年是第一步,“十四五”时期是第一步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供给质量与需求水平“双重”突破。


……
 
 
 
[战略规划]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12/6 20:02:00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一方面,过去注重“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其动力在显著衰竭,对此必须作重大的战略调整,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放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更多地依靠国内大循环壮大自身。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长足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本,特别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强,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决定了我国未来消费增长空间巨大。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一系列重要战略不断深入且更加成熟。


……
 
 
 
[宏观形势]激扬创新动力 勇担历史使命
2020/10/23 18:02:00
 

★ 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应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急先锋”,深圳要强大自己,跻身世界科技一流方阵,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突破,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这应该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代的担当和使命。

★ “五位一体”核心是创新。深圳应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营造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
 
 
 
[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新阶段只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7/31 17:18:00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
 
 
 
[宏观形势]关于2020年稳增长添动力的几点建议
2020/3/12 10:23:00
 
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还是开启新三十年我国“由大转强”新征程的基准年,起着承上启下的战略作用。保持2020年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从年初遇到的源于武汉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看,2020年注定是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坚信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不仅会取得此次重大防疫攻坚战的胜利,而且中国经济也将借此获得新的动能,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对此次重大疫情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上有许多担心,甚至产生大量悲观的情绪。研判2020年中国经济、投资形势,既要考虑这个短期巨大冲击的影响,也要正视其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长期问题的交互影响,更要看到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机遇。盲目乐观不可取,放大短期悲观情绪缺乏信心更不可取。对此,我想就2020年稳增长添动力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一是与前现代经济不同,就现代经济发展来讲,重大的自然灾害只是一种短期的“干扰”或“强干扰”,不会改变一国原有的经济发展趋势。这已被2003年“非典”疫情、911的冲击等证实。
  二是坚定信心、稳预期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如果当前人们对疫情的悲观情绪过度蔓延,并与我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下行压力交织,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形势显著恶化。这一点与2003年“非典”时期确实有较大的差距,2003是我国经济处于增长的“上升期”,而现在是“下行期”。因此,当前必须把稳预期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而稳预期最主要是减弱对冲击巨大的重要行业以及小微企业的冲击,而不是开闸大放水,财税政策和特殊的求助政策应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导。
……
 
 
 
[区域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怎么干
2019/8/15 14:24:00
 

  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而言,这是党中央赋予的新使命,是深圳作为中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对国家而言,通过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先行者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可以避免走弯路,从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为什么选择深圳

  从发展成就看,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佳选择。

  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讲,深圳在一线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9.3万元,比广东全省高1.21倍,比北京和上海分别高37.9%和42.2%。按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深圳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是中国最接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城市。深圳创新发展能力不仅在国内领先,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而且开始在全球显现其巨大的影响力。另外,其在生态文明建设、开放水平等方面均有亮丽的表现。

  从创新精神看,深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天然的优势。


……
 
 
 
[战略规划]城市发展战略性失衡的严重后果
2016/9/21 17:46:00
 
    在大众汽车消费时代,城市交通拥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或者讲相当程度上的交通拥挤是一个不必避免的问题,是“好事”后面的负效应。但中国大城市特别是像北京、广州、上海等大都市在汽车家庭普及率很低的情况下便出现了交通严重堵塞问题,这相当不正常。我们认为,中国的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交通问题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北京机动车刚刚突破200万辆,而大纽约地区人口达到2000万,1999年汽车保有量为1280万辆,东京的人口与北京差不多,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但这些国际大都市交通拥挤比中国开始普及家庭轿车的大城市要好得多。对此不得不做深层思考。我们认为,这不是因为中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大大滞后、投资不足,更不是中国的城市汽车过多,相反,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城市交通设施上,如刚刚过去的2003年北京市仅交通建设投资就接近150亿元。另据2004年2月10日的《北京晨报》报道为207亿元,而最近又传来“喜讯”,北京市为了改善交通“拥堵”,准备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下1800亿元,干交通事业世界上哪一个国际大都市会有中国的一些大都市那样的“气派”,张口就是几百亿、上千亿,但有目共堵的是高投资结果却比较糟糕。根本问题是城市发展模式、道路和房屋建设的结构严重不合理,我称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性失衡,即是中国城市发展方向和战略层面出现了“大偏差”。对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三大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城市发展的理念、发展方向出现了“大偏差”。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正在走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逆城市发展一般规律”、无法持续的发展道路。
……
 
 
 
[宏观形势]改革宏观调控目标 去除GDP“强制性”
2014/12/23 14:50:00
 

  明年GDP定多少?是7.5%还是7.0%?或者7%左右?更有甚者,干脆去掉GDP强制性增长指标,改为预测值或预测区间。若是这样,那将是对宏观调控的重大改变。根据王小广研究员的建议,去除GDP增长的强制性对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会有帮助。在给编者的信中,王小广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是不是这样?这里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供读者参考。

  ——亚夫

  ■去年区间调控思路的提出和今年实施的定向调控政策都是宏观调控思路和方法上重大改革创新,对稳定增长预期和稳定政策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和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短期看则面临“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凸现,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确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难度加大,是继续坚持GDP增长7.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还是下调到7%左右,存在很大争议。

  ■综合看,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但都不是最佳、最终的解决办法。根据国际经验和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建议为进一步改革宏观调控思路和方法,有必要对GDP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做重大改革,把仍带硬性任务的预期目标改为真正意义上的预期值调控目标。

  年度经济增长调控目标的变化及真实含义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