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关于乡村振兴的10个最新观点
2021/4/19 13:51:00
 

  1、乡村振兴是未来最重要的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乡村工作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节点。
  首先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三农问题,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是这一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5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方针。再一次就是今年,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挑战,更凸显出乡村振兴是应对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乡村振兴是未来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在全球化挑战下,练好内功、强化发展动力的重要工作。在今天,振兴乡村是安全的发展方式,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最好的方式,所以,不论是观念上还是行动上,未来的工作,都要积极转向乡村振兴。
  2、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
  现在中国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工业产品的总量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所以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这就是农村发展成为国家重中之重的由来。
  从这个过程看,进入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乡村建设不是停止了,而是被国家承担了。
  新时期又开始重新强调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一方面是中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一个新的阶段,不用再从农业提取积累了,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最近中央文件一再强调的去发展乡村,向乡村倾斜性投入各种各样的政策和优惠。
  这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练好内功,夯实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这个战略的基础是什么?乡村振兴。
……

 
 
 
[其它文章]新时代生态化需要基础理论创新
2021/4/9 14:25:00
 

  原编者按:在12月20日召开的“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2020”上,温铁军教授发表了题为《新时代生态化转型与基础理论创新》的演讲,演讲内容经整理且经作者审定将刊载《政治经济学报》第20卷,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敬请关注。
  一、概述:贯彻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
  应该知道,拜登接任美国总统即将要开打的环境战,是继特朗普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之后试图挽回美国“退群”损失、重组西方反华阵营的主要策略。大家也知道中国现在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中国2003年进入所谓“黄金十年”的高增长之前,美国的污染以碳排放为标志比中国多,到2005年两国大致持平;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现在中国的污染已经是美国的两倍。所以美国带领西方对中国打环境战,有牌可打。
  1、中国的战略调整与新经济的两个领域
  在2000年以后世界气候暖化速度明显加快的挑战下,中国首先是做出发展理念和战略的调整:早在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不再以追求GDP为发展目标;2006年提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经济”目标,2007年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发展理念,2012年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
  也是在这个时期,习近平同志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基本上已经正式确立了。新世纪开始的时候,“两山”思想在福建和浙江相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然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后来在东北增加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但在理论上,意味着新时代生态文明战略下的新经济所内在的生产力要素的拓展。当然,这也是这次五中全会强调的发展方向。
……

 
 
 
[农业问题]时空变换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发展
2021/3/25 11:26:00
 

  乡村社会变迁的时空条件与宏观背景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任何关于乡土社会及其文化传承的研究要想言之成理,都不可能就事论事,而需把研究对象放置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之中。否则,按照与西方中心主义相辅相成的经济学、社会学、文化研究和人类学等学科规范所做的微观领域的计量分析、案例观察和白描式的跟踪记录,虽然对研究者有资料性价值(或许也有符合知识分子趣味的审美意义),但却难以据此发现客观世界不同范畴之间的相关本质联系,也就难以进行理性分析,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也会因此打折扣。当然,我们也应该包容某些个性化的“把玩式”微观研究——只愿意对某个客体断面的局部做观察或者本来不打算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
  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是中国重大发展战略变化的基本条件。我们的认识也随之改变:从产业资本麇集于城市而导致城乡二元对立体制下的城市消灭乡村,甚至以“消灭农民”、占有地产而推出激进的城市化,逐步演化为生态文明战略下的“市民下乡”、“农业进城”,形成新型的“社会化生态农业”,有利于推进城乡民众融合的新趋势。
  一、国家战略调整的时空之维
  之所以需要关注时空条件的变化,这是因为,一方面从经济形势研究上看,宏观局面内部有时空条件转换;另一方面,乡土社会发生的影响深远的重大制度转变,都与国家不同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有关。现在就连发展主义主流也开始强调乡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各地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去几近破败的、被说成是应该消灭的乡村,也从过去“被资本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可能吸纳过剩资本的“绿色经济”。
……

 
 
 
[其它文章]中国为何每次逢大危机总能力挽狂澜?
2021/3/25 11:25:00
 

  本文为了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人民公开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短缺到过剩
  1.当前几个历史性重大变化
  有几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告别了以前的百年短缺,进入了经典理论意义上的过剩时期。俗话说“饱汉不识饿汉饥”,站在过剩的时代,不容易理解短缺时代的问题。
  所谓百年短缺,是指当大多数非西方工业国家在殖民化时期遭到侵略和瓜分时,都会认识到坚船利炮是一个制胜的法宝。这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当然就是西方工业化。于是,后发国家都会以先发国家的工业化作为目标模式来赶超。而一旦进入工业化,就会首先遭遇一个挑战,叫“资本极度稀缺”。可工业化却是一个不断追加资本投入的经济过程。资本短缺是最大的短缺,那个时代奢谈“市场”,等于“何不食肉糜”。
  特别是中国,如果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想拥有西夷的坚船利炮的话,就意味着要发展军事工业,而军事工业更是一个需要不断追加更高投资的经济过程;而且因为不属于民生经济而不产生常态的经济回报,除非用军事工业的产品去打别的国家,占有别的国家的资源,才能有军事投入的正向回报。制造了大量的炮、枪,放在仓库里,在不使用时是纯消耗,并且为了维护,还需要不断上油、擦洗,还要有人看管,这些都不产生正向的投资回报。当然,另外一种使用方式就是形成国家军事力量来防止侵略。但是在大多数先发国家,军事工业产品主要都是用于攻打别国,获得别国的资源和市场。那么,那个时候不搞军事工业,按“比较优势”搞来料加工行吗?不行。因为那样的话,人家会来侵略。
……

 
 
 
[其它文章]新冷战的前世今生
2021/3/25 11:24:00
 

  老冷战与新冷战之别
  新冷战是相对于老冷战而说的,我们把在西方帝国主义热战之后,相对而言不是大规模热战,不是世界大战,但具有战争性质的对抗形式叫做冷战。冷战起源于二战之后。我们把冷战分为三个阶段:老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或者叫做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后冷战,则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之后,形成的美国单极霸权推动的金融资本全球化;新冷战,则是美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最近这几年,针对中国所发起的一种对抗性的冷战形态。
  老冷战和新冷战之间最大差别是什么呢?老冷战是资本主义在产业资本阶段,因产业资本的在地化,而具有国家与国家之间、边界清晰为特征的冲突。老冷战被当年的参与者们说成“一个世界,两个体系”:美国和西欧以及日本所代表的,是西方的自由资本主义,也被叫做自由主义体系;而苏联和东欧国家,一段时期内也包括中国,被叫做社会主义体系。
  当苏联解体,特别是苏联东欧整体衰败之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逐渐变成一个世界一个体系。这是因为西方在冷战后期开始把产业资本、一般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后又整合了苏东国家的非货币化产业经济,逐步形成产业链全球化的垂直分工体系。西方的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和货币化其他国家的实体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因此,当西方的产业资本全球转移后产业资本在地化,产业资本家有祖国的状况发生了改变。
  “有祖国”的产业资本主义时代是以国家为单位发生战争的。一战和二战都发生在西方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就是因为在地化的、与产业结构同构的产业资本在全球殖民扩张过程中发生的冲突。
……

 
 
 
[世界经济]以三大战略应对中美贸易战
2019/9/20 15:53:00
 

  冷战时期,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时,中国是次要矛盾。当苏联解体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出现“一超独大”格局,中美矛盾也仍不是主要矛盾。当年国际舆论一致的看法是“中国崩溃论”。中国国内正遭遇严重经济危机,80年代后期处在滞胀危机中,1988年遭遇到恶性膨胀,1989年6月份以后所有国外资本撤出中国生产停滞,1990至1991年进入大萧条时期。在这个条件下根本谈不上中国崛起的可能。

  苏联解体后,作为货币信用唯一来源的国家强权不复存在,苏联金融信用随之解体。整个苏东拥有庞大的物质财富,因为货币解体,而没来得及自我货币化,庞大的机器设备、资源性资产、工厂厂房等物质资源,被外国资本涌入将其货币化,占有了巨额的货币化收益。我们接受了苏联解体的教训,加快走出非货币经济时代。为此,92年开始中国放弃票证,用自己的主权向自己的货币赋权,用自己的货币解决资本短缺,人民币进入货币元年。从92年开始我们也大规模增发货币,增发国债,直接将政府强权变成政府债务。同时开设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放开房地产市场,缓解外资撤出后留下的金融空间。当然,大规模超发货币,带来94年CPI高达24.1%,比88年18.6%还高。由此,朱总理铁腕治理整顿。1994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深改改的是中国金融资本经济自主发展。


……
 
 
 
[宏观形势]从中国经济发展30年看中美贸易战
2019/9/20 15:52:00
 

  关于中美贸易战,我们不能被网络上热议的标题党所蛊惑,越是情绪化的讨论越容易引起许多分歧。在贸易战这个角度上,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外资占中国产业的高比例的控股权。实际上,贸易战并不仅仅打疼了我们,也打疼了外资。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谈到阿根廷会议的时候,美方突然加码,且我们原来要求他改变的那些对中国侮辱性的话语,比如你们偷窃知识产权,他仍然坚持写进去;要求你写明已经连续发生空难的波音737max要买多少架;要求所谓治外法权,美国不仅要监督,还要派人来你这监督,这是殖民地时期的东西,所以哪个领导敢签这协议?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几乎让无可让。所以你看我们这次反制裁之后,波音737max我们不仅不买了,你还得给我退了。当前,学界已有基本共识:世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从中方的角度看,经过特别漫长的斗争,特别是流血牺牲的斗争才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国家主权,在主权问题上没有让步余地。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直接面对后贸易战时代的来临。但中美如此深刻的矛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30年的视角来看待。

  苏联解体后的“中国崩溃论”


……
 
 
 
[随笔感言]每逢大挑战,中国为何能力挽狂澜?
2019/8/15 13:45:00
 

【导读】作者认为,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无限责任政府的体制下,妥善解决沿海-内陆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富收入差别这三大再平衡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能跨越这三道坎,但中国已经实现了前两个问题的再平衡,并在为实现第三个再平衡而努力,这正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什么是中国的独特国情?


……
 
 
 
[其它文章]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主权货币的建立
2019/8/15 13:45:00
 

  摘要:民国“黄金十年”经济高增长之际, 银元币制受西方国家纸币改革和美国白银法案的负面影响无法维持, 民国政府被迫进行外汇本位的纸币改革, 但也因此而必须依靠外部支持来维持币值稳定。民国后期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 直至谢幕。新中国被动继承这一币改成本, 初期通胀严重;但通过土改, 仅用1年多时间就依靠国内的力量彻底治理了通胀。其中的关键机制是, 土改形成对占人口88%的农民的动员能力使得新政权能够获得绝对充裕的物资, 为打击投机和实施货币折实制度提供了基本保障;货币折实、抑制投机使人民币回归了价值载体的最基本职能, 政权与城乡劳动者相结合的“实物本位”和“劳动吸纳货币”的币制特征, 体现了人民币内含劳动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之币”的政治经济学属性。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大制度创新, 不仅显着区别于民国法币体系的外币本位和“投机吸纳货币”, 也与西方财富吸纳货币、资本剥夺劳动的币制具有本质区别。

  关键词:国初通胀;土地改革;货币吸纳;货币折实;“去依附”主权货币;

  一、引言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于民国晚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剧痛之中。这场通胀可溯至1929年那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大萧条”期间, 美国为摆脱危机而调整了国内的贵金属政策, 但其巨大成本外部化转嫁导致了民国政府的贵金属本位无法维持, 纸币化改革后长期陷于高通胀, 再度依赖“顶层设计”而把外汇作为本币依据的“金圆券”深改, 却最终导致了民国金融、财政和经济体系的全面溃败。


……
 
 
 
[体制改革]生态文明转型与“去殖民”话语建构
2019/1/15 13:53:00
 

  第一,看清中国在金融全球化阶段面对的重大问题。

  国家的核心主权之一是货币,货币代表着国家政治赋权形成的长期信用。一国的政治稳定能力是决定其货币信用的稳定程度的基础因素,因此主权货币本身具有普惠性。

  然而,长期观察中国的人能够越来越清晰地察觉到金融资本的异化是一个不可逆的、客观演进的过程。

  随着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对外开放,在90年代日益加深,到21世纪初期确立加快全球化的政策导向,大量流入的外资在中国创造的出口换汇激增。无论是出口换得外汇,还是吸纳外资,所有进入中国的外币全部要转化成国内人民币造成的外生因素的增发。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通过外汇占款项目创造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成为新增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最近10年,对冲新增外汇储备而形成的基础货币占国内货币增量的三分之二,因而从量变到质变,改变了一国实际应该有的货币政策自主权——逐渐改变了原来以国家政治强权来向货币体系赋权的货币发行的制度依据。

  越是大量出口,外汇增加就越多,也因此通过对冲增发了更多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乘数效应,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广义货币相对规模,造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继续加强对外开放出口的同时,要考虑超发货币的吸纳问题,只有交易量大而活跃的金融市场才能帮助消纳这些货币,新世纪以来主要是股市和楼市。目前,最大的吸纳超发货币的资产池是土地变现和房市虚账。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