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率重要阁僚访问美国。这也是安倍多次对美国“谄媚”后再次向美献媚。安倍付出如此昂贵的成本,有其更宏大的“理想抱负”。国际政治博弈,胜负难料,关键在于要看全世界,方能左右逢源。世界不只有一个美国,还有一个中国。世界市场的活力仍在中国。这是包括安倍在内的日本政治家需要客观认识的。
2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刚满3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率重要阁僚,心急火燎地访问美国。众所周知,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的消息刚公布两周,安倍作为在任首相,第一个跑到“特朗普大厦”拜谒“当选总统”,让很多国际人士大跌眼镜。之后,安倍进一步自我放话,私定外交日程扬言要1月27日访美,力争“第一次首脑会谈”地位,但很不幸被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抢了头筹。
当今世界,日本虽不算超级大国,也绝不属于小国,即使经济总量被中国赶超,也仍排名世界第三,在发达国家中更是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遥遥领先于德、英、法、意等国;尤其是军费开支方面,至少在七国集团中日本是一国之下,诸国之上。如此“大国”首脑,安倍何以不顾面子,两次三番地对美“谄媚”,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鸿鹄之志”呢?
安倍付出如此昂贵的成本,应当有其更宏大的理想抱负。诚然,从内政看,自岸信介到佐藤荣作,再到安倍晋三,安倍家族堪称“一门三相”。这在注重家族荣誉的日本政治史上也是罕见的。作为政治世家、豪门出身的安倍晋三自然要为家族荣誉而励精图治,竭尽所能,在其任内,无论如何也要创下几个“政治第一”、刷新若干“政治记录”。比如,“累计在任天数要最长”、“任内股价上升率要最大”;还要留下若干“政治遗产”,比如,岸信介与美修改了“日美安保条约”、中曾根与里根确立了保守联盟、建立了有影响力的首脑私人关系,安倍自然也要名留青史。当然,对安倍而言,更要争当“奥运申办首相”和“开幕式主持首相”二合一的第一人。作为“战后政治家”,安倍要遂夙愿,推进修宪,“回到战后原点,改变战后体制”。为此,无论如何,都要延长执政寿命。处理好与美国关系是稳操政治胜券的必要条件。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一度结束了长达38年的自民党“一党执政”历史(即五五体制),开启了漫长的政治不稳定期。政局十年九相,政权如走马灯。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刺激日本社会矛盾集中暴露,政党政治裂变、重组、演化出“两党体制”结构,在此过程中,民主党快速崛起,并最终击败自民党夺取政权。自民党沦为“彻底的在野党”。
自民党的衰败过程,始终伴日美经贸摩擦和体制碰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历经“广场协议”,再经泡沫经济,以及以“巴塞尔协定”为表现的金融资本博弈,最终演变为“日美经济模式”这一“意识形态的对立”。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克林顿政府喊出日本经济模式“异质论”,指责备受礼赞的“日本经济模式”为“资本主义异类”,要其整改。尤其是,为推进美国经济的全球战略转变,克林顿政府提出不再容忍日本免费乘车,在全球范围内打压“日本第一”。一时间,日美微观层面的经贸摩擦发展为宏观层面的体制碰撞,乃至冷战后的意识形态对立。而此时的“日美经济框架协议”机制,因缺少政治稳定,难成有力的政治指导,致使在国际规则(权力)的政治博弈中,日本屡战屡败,节节败退,直至演化为日本经济长达25年的“失去的时代”。
而今,特朗普政权从竞选之初,到执政伊始,都在预告日美经贸摩擦与体制碰撞重演。在过去四年的执政中,安倍高举“积极和平主义”旗帜,践行“俯瞰地球仪外交”,而其轴心集中于美国,风险也全系于美国。特朗普上台,掀翻了奥巴马的所有政治遗产,安倍外交的集大成TPP也随之鸡飞蛋打。以TPP为支柱的“安倍经济学”因特朗普不认账而失去最后的招牌。更让日本政官财各界不安的是,特朗普政权与美国汽车为代表的产业资本聚合,质疑日本央行的量宽政策是诱导日元贬值的元凶,更使安倍经济学风雨飘摇,安倍政治根基不动自摇。
面对特朗普的独特言行,安倍运势突变,是坐以待毙,还是铤而走险,都需其作出政治决断。显然,安倍摆出了主动出击的架势。国际政治博弈,关键在于要看全世界,方能左右逢源。世界不只有一个美国,还有一个中国。世界市场的活力仍在中国。这是包括安倍在内的日本政治家需要客观认识的。
(来源:大众日报 20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