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的清醒之论
2010-7-12 15:10:00
 

(刊登于《中国城市化》2004年6月号)拜读了全国人大代表、临汾市市长王国正的一番访谈,深感这是一篇地方官员的清醒之论。

这次宏观调控的主攻方向,乃是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但任何此类投资,都必定落到现实的土地之上。于是有了所谓“疯狂的圈地运动”,有了所谓“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耕地锐减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和社会稳定的隐忧,令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先一律冻结土地使用半年,为高速运行的投资快车扳下了“釜底抽薪”的制动闸。

如此“一刀切”的禁令,乃统揽全局“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眼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周期上升之时,因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发生的占地是势所必然。但是否应占得如此之多、如此之快,则完全另当别论。而上述“两化”之脱节,则是造成盲目占地、低效用地的一大根源。

相对于农村工业化模式的占地,结合城市化的工业化占地,其实要经济得多、合算得多。以“增长不等于发展”的观念看,占地只增加一些制造业或工业增加值的总量,那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占地的同时,能合理地完成其同步转化更多农民的任务,我以为占地是必须支付的发展成本,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对现代化不能陷入空想主义,仅有城市人口的现代化,那只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骗局而已。

三位一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但工业化和城市化不能搞“两张皮”,再加上一个市场化,互相之间也都不能搞“两张皮”。

 

背景文章:

 

工业化与城镇化不能搞“两张皮”

 

去年一些地方的开发区盲目扩张,造成有些地区投资过热,国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采取措施,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清理各类开发区。全国人大代表、临汾市市长王国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是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地方上的工业园区建设应该适应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盲目建园、过多过乱、产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需要科学规划、规范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应从园区布局、发展模式及与城镇建设的关系出发来考虑。

首先抓好园区布局。不少地方在建或拟建的工业园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布局极不合理,影响长远发展。特别是行政性重复建设严重,乡乡建园,肆意圈地,大有一哄而上之势。如果不加以清理规范,必将重蹈以往工业布局高度分散的覆辙,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集聚经济效益,而且必然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浪费。

其次,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要与产业特点相适应。有三种模式值得选择和借鉴: 一是基于同类产业在某一点状空间集聚的特色工业园,二是基于工业生态原理设计建造的生态工业园,三是基于分工协作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式经济区。这种依托专业化协作和分工形成的集群式经济区,内部各企业独立核算,对外则发挥着一个特大型企业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明显的创新能力,也可以作为园区发展的一种模式。

第三,工业园区建设还要与城镇发展相结合。严格地讲,工业园区应是城市或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如果不顾这一现实而盲目另建园区,只能助长工业化与城镇化脱节的现象,结果必然贻误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事实上,工业园区的发展本身就是产业集中化的过程,必然带来人口的集聚,这也是现代城市崛起的根本原因。另外,园区经济的发展还需要现有城镇为其提供科技、教育、住房、医疗、通讯、生活必需品等多方面的供应。这些都要求工业园区建设要有合理的布局,既不能建设在城市中心区,也不能建设在未来20年城市()规划区之外。因此,在处理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关系上,一定要将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结合起来,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推动、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绝不能各自为政,搞两张皮,或不经论证,草率决策,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经删节)]

 
 
  • 标签:城市化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