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
2009-11-24 18:35:00
 

(成文于2008年1月6日)张维迎教授的《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一文,是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

中国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为此,中央一再号召,要“创新发展模式”,要“转变发展方式”。

确保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对市场化改革的“误解和不信任”。为此,中央一再强调,改革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十七大报告语)”。

现在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人再怀疑改革的成就和必要性了。但对改革的取向,对改革是否要坚持市场化的取向,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担心和疑虑多得很。回到改革之初,有一些人不理解好说,但摸摸自己的腰包口袋、看看自己的衣食住行,再有这么多的牢骚怪话,就需要重视和研究了。不然的话,理论会被颠覆,历史会出现倒退。

教授的提醒具有警世钟的意味:“现在,社会上蔓延着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和不信任。这种误解和不信任如果演变为更多的反市场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比环境破坏的后果更严重。”为此,他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这时候,需要经济学家站出来,澄清和捍卫市场经济。”

接着,他从容不迫,列举了大量数据和史实,证明了市场经济的确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奇迹——无论是从西方国家200年前开始的起飞,还是到中国30年前开始的巨变。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概括了市场经济不为当下中国人所强调的两大特征:市场竞争为他人创造价值;市场经济是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一句“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真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市场经济又是一种信用关系。建立市场信任的关键,教授着重解读了三个概念:企业、利润和企业家,并独到地分析了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困境,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尖锐地指责政府的干预,是如何导致了市场发育的不足。

对于政府的作用,教授没有陷入无政府的空想主义和历史的虚无主义。在他看来,政府最应该做的,是“保护产权、推动竞争”。至于保护产权如何帮助了穷人致富,市场竞争又如何促进了社会公平,读来让人感到不同凡响、耳目一新。最后,教授似不经意地将坊间广为流传的小品信手拈来,义正词严地呼吁:“拒绝‘卖拐’——坚定对市场经济的信念!”

通篇论述,博闻强记,兼收并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真是赏心悦目、大快朵颐。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样朴实无华但又立意高远的文论了。因此,也按捺不住地想要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中国的改革渐进到今日,似乎又到了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不进则退。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改革步履维艰,开历史倒车的言论也不在少数。对此,我们需要张维迎教授这样的“盛世危言”,需要这样的“振臂一呼”;也需要当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改革那样的明察秋毫,需要那样的果敢坚毅!

(刊于《发展规划研究》2007年第1112期合刊)

 

 

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张维迎/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我们从计划经济时期完全否认市场,到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承认市场,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完全承认市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而现在,社会上又开始蔓延着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和不信任。这种误解和不信任如果演变为更多的反市场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比环境破坏的后果更严重。这时候,需要经济学家站出来,澄清和捍卫市场经济。

从历史看市场经济的奇迹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有人测算过,按照零售商库存记录的商品种类计算,在250年前,人们能够消费的商品种类大致是10的二次方——也就是上百种而已。而现在,我们能消费的产品种类是10的八次方以上,有上亿种。1820年的时候,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是26岁,到2002年变成了67岁。现在,中国人均寿命预期达到了70岁。

30年前,中国一个大学毕业的国家干部工资是50多元,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90斤鸡蛋。现在,北京一个保姆的月工资大概是1000块左右,可以买300斤鸡蛋。我在农村的时候,农民干一天活赚两毛钱,价值相当于半斤白面。现在我的老家,一个没有任何技能、只上过小学和初中的人去打工,一天的工钱是55块钱,可以买一袋50斤的白面。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为什么人类的奇迹在过去的250年里出现,而中国的经济奇迹只是在过去的30年里出现?我能提供的唯一答案,就是人类实行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特征之一:竞争为他人创造价值

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为消费者创造剩余价值的竞争。

进一步看,企业如何创造更大剩余价值?靠的是创新。市场竞争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看谁更有能力开拓新的市场,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体制下技术会进步,有的体制下技术就不会进步?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推动技术进步,并使新的技术很快投入运营,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市场经济特征之二: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

两个人一块做事,比单独做的事加起来更多——也就是说,合作可以创造价值,这是经济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但这种合作是分工、专业化基础上的合作。但要使陌生人之间达成合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信任。

所以,市场经济中,不光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只“隐形的眼睛”。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越注重自己的信用。

建立市场信任的关键:企业、利润和企业家

企业何以使得我们可以相互信任?答案与所有权配置和利润有关。现实中,企业里一部分人承担过失责任,另一部分人承担严格责任。承担过失责任的人拿合同收入,即员工。承担严格责任,即老板。老板拿的是利润,承担的是对消费者的责任。利润是一种激励机制,使企业所有者承担剩余责任、严格责任,任何一个员工犯的错误老板都要承担,因此,老板必须认真监督员工。所以,市场经济是一种责任制度,利润是一种考核方式。

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困境

西方企业家应对的主要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进行技术和商业的创新。而中国的企业家,太多地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他们大量的精力在应对政府,找出一些绕过现行政策的办法,进行所谓的制度创新。这样看来,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中国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为消费者只会在乎,你生产的产品是否比别人更好,你创造的价值是否比别人更大,并据此作出选择。所以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政府干预导致市场发育不足

如果我们从市场的几个门类来看,有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技术市场。中国的哪一个市场发展得最好?政府干预最少的,发展得最好。

产品市场是发展最好的。哪一个产品市场政府限制越多,哪个产品市场问题越多。劳动力市场也算发展得比较好的市场。但这一块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我们有很多户口的限制、移民的限制。资本市场、土地市场是问题最多的两个市场。在资本市场上,谁能得到贷款、谁得不到,谁能上市、谁不能上市,很大程度上是有政策决定的,甚至是由政府规定的。所以这个市场很不健康。再看土地市场,没有真正的私人交易,而是政府的强制交易。所以这个市场也很腐败,没有效率。

政府最应该做的:保护产权,推动竞争

为了完善市场,政府应该做什么?就是很好地界定产权、保护产权。

所谓竞争,并不是说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而是政府允许自由进入。在中国,石油、电信等行业经常受到批评,真正的问题在哪儿?是政府没有把行业放开,只允许一部分企业做,不允许另一部分企业去做。要使中国的电信企业、石油企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除行业进入的管制。这样,即使没有企业马上能真正进入,仅仅由于潜在的竞争威胁,他们也会努力迎合消费者。

让穷人的资产变成资本

为什么落后国家的普通人那么贫困?因为这些国家缺少能把资产变成资本的制度。发达国家为什么发达?因为它所有的财产定义都明确,任何人都可以把资产变为资本。社会落后,不是我们没有资产,而是没有把资产变成资本的途径,所以很多人可能拿着金饭碗讨饭吃。所以,要使穷人富裕起来,第一要务,是很好地界定产权,让穷人的资产可以变成资本。

一个严重的误解:市场导致不平等

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举个简单的例子,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给每个人都带来便利。但灯泡的价值对富人来讲要比穷人小,因为富人有钱,没有灯泡,他可以点很多蜡烛,而穷人一根都买不起。所有新产品技术都是这样。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不是特权阶层。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我做过一个统计,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当中,平均而言,市场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国有经济部门最少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低的地区,是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

拒绝“卖拐”——坚定对市场经济的信念

市场经济很脆弱,太容易受到损害,需要有人去捍卫它。

我说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坚定我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念。中国的未来最值得担心的是什么?不是能源、环境问题——这些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市场竞争推动的技术进步一定能为我们找到答案。中国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如果我们坚定了对市场经济的信心,不断推进改革,完善市场,中国的未来会非常好。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念,制造越来越多的政府干预,中国的未来就面临着曲折和危险。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