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于2007年12月23日)周天勇是中央党校的教授,以务实和坦率闻名。今读其《七问中国创业环境》,看来不虚此言了。
展开诘问之前,周老师先给即将展开的下文,戴上了一顶十七大精神的“红帽子”——这是政治上的“安全帽”,也是充当官员们眼中的“刺头”,必须要准备好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在重复这一论断的同时,又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很显然,后者较之前者,来得更为积极、更为主动。
命题很好,战略也很好,但落到实处,还要解决“桥和路”的问题。在当下的中国,这“桥和路”就是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环境。
原本不曾深入地想过就业和创业的关系,更不曾想过中国的就业环境如何。倒是周老师的连连七问,势如排山倒海,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细细读来,觉得所言极是,真是“太有才了”!。
所谓“做大做强”的发展导向,固然是个问题。重“大”往往就会轻“小”,而中小企业恰恰是吸纳就业最大的“蓄水池”。但在我看来,工业偏好也是影响就业的一大因素。国际经验早已证明,到了人均GDP3000美金的发展水平,服务业比重本应升至60%以上,但我国类似省份不过区区40%左右。而国际经验早已证明,制造业吸纳一个劳动力,相应规模的服务业则能吸纳2-4个劳动力。由于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较之制造业更多的突破,至今我们还能随处看到一幅幅体制掣肘、步履蹒跚的图景。
至于周老师言之凿凿指摘的,在城市、工商、收费、执法、信贷乃至土地管理等多个领域中的体制弊端,想来都是一条条束缚自主创业的绳索。一一读过所有这些考问之后,我在不得不加以认可的同时,不禁想到一个问题:当下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哪里?现在看来,是“条条专政”,是“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当民主还未法制化的时候,部门的行政权力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法制化——我们的立法模式,正是“部门立法”——而假借“依法行政”来获取最大的部门利益,成了各部门竞相推动立法的最深厚的动力源泉。
部门林立,为此法规林立;部门利益冲突,为此法规各执一词;“先法治人”占便宜,为此“后发制人”的自然急起直追。于是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说眼下的行政法规总体上还是正面的,但和实际的执行一结合,正面的效果往往成了摆设,但负面的作用却放大很多。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找熟人、托门子的“人治”却更为发达?这是因为,再好的法规也是靠人去执行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得理”加上“得人”,方能功德圆满、得胜回朝。
高度重视现行体制的种种弊端,下决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攻坚,从而为创业、为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大约是周教授尖锐诘问留给我们的深层启示吧!
(刊于《发展规划研究》2007年第10期)
七问中国创业环境
◎周天勇/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劳动者培养成创业者,并且要突破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体制障碍和融资瓶颈。纵观我国目前创业环境,考虑就业压力的巨大,需要向一些与创业和就业体制及环境有关的部门提出以下问题,供其反思和改革,落实突破体制障碍的精神,创造创业的宽松环境。
一问几乎是经常和普遍提及的发展导向,即企业要做大做强,这样的发展战略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吗?实际上这些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一是资本密集,相对投资所用的劳动力数量少,二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如水、火电、炼油、冶金、化工、装配线等等,随着劳动力工资和社保等成本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非常大的企业,用的劳动力却相对越来越少。
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一国65%—80%的劳动力就业是由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解决的。而重大就会忽小,特别是以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和考核政绩时,就业考核和失业者的呼声又影响不了地区主要领导的升迁,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会对创业就业漠不关心。
二问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向,能使劳动者有宽松创业的空间吗?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城市所谓现代化,把许多小门小店都拆除了;严禁在庭院和住宅中办企业;要求创建无摊和卫生城市;等等。这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让许多初始和小型创业者无外藏身,消灭了许多非正规创业,扫荡了许多个体、微型企业,损失了许多就业机会。现在十七大特别重视民生,重要的是各地政府是让人民自己去创业,获得生计好呢?还是政府的建设和管理取向不痛快让他们创业,政府拿很多的钱把他们保起来合适呢?如果大家都不创业,失业的人太多,觉得吃政府的保障比创业要舒服,那么,你政府究竟有多少钱能保得起中国这样多的人?
三问我们现在的注册登记和审批等制度,对创业有利吗?世界上许多国家,有企业的非登记制度。英国、德国等,非登记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1/3。而中国,连擦皮鞋、卖雪糕、修理自行车等等,都要登记注册,否则就为非法经营。还有一些创业项目,准入的审批和许可设置太多,创业投资者不易进入。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凡是遵守这种规定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困难,实际失业率较高;而如浙江诸暨这样没有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的地方,10万家企业中有6万多家是非登记的,人人谋创业,就业岗位较多,人民富裕,财政殷实,市强民富。
四问在目前各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罚款环境体制下,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容易吗?中国的行政机构和编制方面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对相当多的行政、执法,甚至是司法机构和人员,不给财政拨款,而是让他们去收费和罚款来供养自己。先是叫自收自支,后是称之为收支两条线,但是实际执行中加了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的潜规则。这样权力与利益相结合,行政、执法和司法与金钱密切联系,大肆收费和罚款。由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政治地位低,社会关系少,导致大量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款主要集中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创业经营活动。其实,在许多地方,没有工商、质检、税务、公安和政府其他部门关系的一般群众,很难创业和经营。
五问目前的各行政部门和行政性事业机构执法,加上与罚款相结合的体制,再加上几乎都存在的吃拿卡要,这样的体制环境中,谁敢创业呢?中国各城市和乡村的执法,是世界上种类最多、执法机构最多、执法罚款最多的国家,而且,许多机构靠罚款经费维持其工资、办公等运转,甚至用罚款来筹集其盖办公楼和培训中心等等的经费。关键是执法部门太多,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矛盾执法,让被执法者躲之不及。
六问在中国城乡创业,到哪里去融资?创业者,投资办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大部分要进行融资。在美国,3亿人口有4万家银行,在孟加拉国也有为穷人创业贷款的乡村银行,而在中国13亿人口只有数得过来的几家和十几家银行。而且,这些银行还将农村的钱吸引给城市用,将农业的钱吸引给工业用,将穷人的钱吸引给富人用,将社会的钱吸引给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用,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总体上根本得不到贷款。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没有听银行监督方面的话的民间借贷活动发达的地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创业者较多,转移了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吸收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到那里就业。而那些听有关部门话、对民间借贷进行严厉打击的地方,个体企业发展受挫。在目前急需要发展中小银行,为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融资解急,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中国日益严峻和忧心的就业问题,有关部门迟迟不积极发展中小融资机构,不知他们是怎样想的。
七问目前的土地体制,适应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的80%是农民。但是,在调研中农民谈到,现在创业要比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艰难得多。从土地体制看,农民创业,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如果不经过征用不能进入建设市场,不能用来盖厂房和投资设施,而农民基本上不能从政府手中再买回被征用的土地来进行创业;二是农村即使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厂房,不能用来抵押融资,其宅基地也不能用来抵押融资;三是农民的地不能用来入股、入资进行投资创业。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创业,大量的微型和中小企业因此而生,农民因此而致富。而农民连在自己土地上创业的财产权力都没有,整个创业注册和金融融资体制,都不承认农民的地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体制?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